主要索引標籤
媒體評級是時候要檢討了
最近一套電影在上映前以劇中有同性戀劇情作宣傳,引來坊間部份團體質疑該電影的評級。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已是1998年產物,電影檢查標準會按年代及社會文化而有些微的調節。
性別是常識,不是政治
這是個指男為女、指女為男的年代!
若說對性別定型的反思令人打破男性只能粗魯和衝動,女性只能溫柔和細心的誤解,這的確是值得肯定的貢獻。不過,當性別成為政治,當自我感覺凌駕客觀事實的時候,也是令下一代迷失自我的災難起頭。
性別差異的政治性
男女大不同、兩性關係,是人類的永恆話題。從朋友交談到網路紅人拍片,祭出兩性議題,說「男人怎樣」、「女人怎樣」,總能引起無數共鳴。[1]小麗不太理解在足球賽何為「越位」,因為她是女人;小明大概會愛看成人影像,因為他是男人。
傳媒、流行文化對孩子性別自信的影響
如果問一套電影的「性別元素」包括甚麼?你的答案很可能就是有沒有色情或意淫甚至性愛描述的元素、有沒有同性戀情節、有沒有明顯的情愛關係等等,然後以此去決定是否讓青少年去欣賞一套電影、電視節目。
男女腦不同
大腦──人體最奇妙的一個器官,迄今科學家或腦神經學家仍未能完全解釋腦部的結構及運作,但腦部卻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主宰著人的生命、活動能力、語言能力、情感表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等等。而最特別的是,每個人的腦部結構和運作都有所不同,令人建立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狀態。
養育子女時要注意的男女差異
現代社會流行性別中立(Gender Neutrality),不是去性別化,便是強調性別沒有差異,或是性別是由心理而非生理決定,即所謂跨性別(Transgender)。
明碼實價的#PTGF
早前網上流傳有關出租女友的帖子,一時間牽起熱話,有人認為「明買明賣」亦無不可,更有自稱是出租女友的網友寫了一篇文章,捍衛自己做出租女友的「權利」。
夢完了,怎去過日子?
一場特首選舉完了,選出來的與民意設想的不同。雖然能真正參與選舉的只有千多位選委,但市民大眾不論是「食花生」又好,還是上網討論也好,都像有份參與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