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版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1期)

序 : 走進「雞蛋那邊」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1 (p.3)
15/10/2011

人人都說:青年人是社會的「未來主人翁」。但社會對青年人的看法卻是充滿矛盾的。單就以近年熱爆的80後為例,從字面上來看,就是指在8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時期出生的年輕人。查此字的緣由,是來自大陸的「一孩政策」下出生的城市新一代,帶有「垮掉,最没責任心的一代」的負面標籤。但這個形容詞被借用到香港時,80後卻被重新定義為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敢於表達不滿,透過社會行動抗爭的有為青年。但與此同時,有人也以為80後是自怨自艾的一群,不知輕重,偏偏又孤芳自賞,常以為時不與我,懷才不遇;吊兒郎當,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煩惱,或者與Y世代或第四代香港人一起討論。
 
凡此種種,「80後是甚麼?」就帶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討論:由80後發展出人人都去標籤自己為「X0後」,再因此成為自身的「身份危機」(不是80後,就是70後?就是老成持重,很Out的一群?)而在社會的熱烈討論下,80後也已經超出了原先的「年代」概念:既是文化價值的討論、也可理解為一種政治力量、社會觀念、市場定位、處事方法、生存狀態和生活美學,簡直就像「傳說」一樣,摸不明、說不清。
 

前言:80傳說——如何牧養通識新一代的信徒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1 (p.7)
15/10/2011

究竟「80後」是甚麼?是一個年齡的界別?還是一種社會精神?是一種身份意識,還是一種對社會忿忿不平的不滿情緒?當我們人人都很熱衷地去界定自己和別人是「XX後」的時候,其實我們對現今80、90後的狀況了解嗎?
     
另一方面,在通識教育氛圍下成長的新一代基督徒青年,在關心社會事務的看法和態度上,似乎與牧者存著落差。到底今天的基督徒青年普遍關心社會嗎?驅使他們關心社會所抱持的價值信念是甚麼?他們又會否認為自己教會的牧者「未稱職、不社關」?
 
今年「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週年研討會以「80傳說——如何牧養通識新一代的信徒」為題,藉此研討會,我們盼望能營造一個牧者們與青年有更多溝通的空間。我們邀請了熟悉青少年和互聯網發展的專家,一起探討包括:有關80、90後的種種理解與誤解(或許在以後就成為了「傳說」!);互聯網與青少年的互動與起動;以及80、90後基督徒青年的社關及價值觀調查等主題。
 

有關80、90後的種種理解與誤解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1 (p.11)
15/10/2011

摘要
葉教授相信80、90後的迷思,是由傳媒製造的。報紙、電台、Facebook、高登網站沒有經過過濾,不斷向公眾描述80、90後是一班反政府、激進、不理智、憤世嫉俗、對傳統價值淡忘,以及製造事端的麻煩者。事實上,根據不同的數據及資料證明,並非所有80、90後都與傳媒所描述的一樣。
 
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特別委託了香港大學進行一項研究,藉此評估及了解香港年青一代的需要、對社會的看法以及所面對的困難。受訪的80、90後與傳說中的80、90後的相同之處,在於他們對現行的公共參與制度相當不滿,感到自己的聲音被忽視,雖然有受訪者表示他們與政府談判的籌碼,便是於網上集體表達意見,而遊行示威才能引起政府注意,但受訪者普遍不認同以暴力的方式參與社會活動。而當傳媒集中討論他們為住屋問題而煩惱時,受訪者主要的不滿其實是來自地產霸權,不滿地產商的市場壟斷和不公平的官商勾結。
 

80、90後基督徒的社關及價值觀調查報告2011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1 (p.18)
15/10/2011

摘要
有關近年社會行動中湧現的「80、90後」現象,社會上有著多樣紛陳的見解。誰是「80後」?這是用年齡還是用心態、社會地位去界定?究竟「80、90後」是一個現象?還是一個後果?是次研究和調查的目的,在於向一班「80、90後」青年信徒展開有系統的量性問卷調查,以了解第一、他們關心社會的程度及背後所持的價值信念;第二、他們對社會行動的參與及價值取向;以及第三、在他們眼中,其所屬教會的牧者所履行對社會關心的程度與及他們對教會的期許等,然後進行研究分析,希望找出現時基督徒青年所重視的價值信念,讓牧者能更了解所牧養、與青年信徒同行。
 
關鍵字
80後,90後,基督徒,社關,價值觀, 牧養, 調查
 
調查背景——社會如何看青少年

80、90後基督徒的社關及價值觀調查報告2011──附錄甲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1 (p.42)
15/10/2011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社會關懷及青少年價值觀調查問卷

明光社

Web 3.0 @ 80、90後——互聯網與青少年的互動與起動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1 (p.49)
15/10/2011

摘要
香港互聯網協會會長莫乃光先生以「Web 3.0」為出發點,指出80、90後這一班「數碼原居民」的學習模式與以往接受「填鴨式教育」的不同,他們習慣網絡世界那種互動的形式,甚至有人極端地認為學校無法教育他們,他們是從遊戲中學習。不少人是透過Facebook等社交網站互通消息及看法,甚至以Facebook、YouTube及Twitter等新媒體作為社運的工具。對於如何牧養這一班習慣於網上分享的年青人的問題,教會可能要先明白現時網絡文化的背景,從而接納他們獨有的文化和表達方式。
 
引言
要談Web 3.0和80、90後青少年利用互聯網的互動與起動之前,我們可能要先認識何謂「Web 2.0」。Web 2.0可以說是一種「馬後炮」式的東西,並非單純因為科技的進步而命名的。大約在2003、04年,文化界和出版界的人士發現互聯網的使用和文化已經與以往的上網方式有所不同,而創造了Web 2.0這新詞,由於出現Web 2.0這辭彙,才追溯前一代為Web 1.0。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和公民抗命對教會牧養的衝擊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1 (p.58)
15/10/2011

摘要

本文主要探討開辦新高中通識教育科和公民的抗爭性政治對於教會牧養的衝擊。首先,本文會解釋幾個不同層次的公民概念;然後,筆者會嘗試探討暴力、公民抗命和對於抗爭性政治的看法;最後,提出由於上述的轉變對教會牧養帶來的問題和衝擊,並提出一些建議。  

引言

由於筆者並沒有受過任何正式的神學訓練,實在不敢班門弄斧,我們只希望在此分享一些不成熟的初步想法,盼與弟兄姊妹一起討論及反思,亦盼弟兄姊妹賜教及指正。

一個80後對80、90後的看法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1 (p.63)
15/10/2011

摘要

80、90後青年的思想或關心事項,真的與上一代截然不同嗎?80後青年如何看他們這一代?身為80後的信徒,他們又希望牧者如何牧養他們?大家可以通過本文,略為理解部份80後年青信徒的想法。

引言

本人雖然作為一名80後,但要(自我)界定80、90後究竟有甚麼特點實在非常困難,因為畢竟80後也不是鐵板一塊。但有些關於80後的概念,我想是坊間及80後自己也應該樂意承認的,如有理想、爭取社會公義、為弱勢發聲、重視自己的主體性、不喜歡權威壓迫及被定型等。我就姑且以這些對80後的理解,開展我——作為一名80後基督徒,對80後及教會的討論(或許也是對自身及自己生活遇到的種種作討論及反思)。
 
再一次聲明,80後當中也是充滿多元不同的聲音及想法,我只是以自身所經歷的作為思考的線索,這並不代表其他80後也有同樣想法,希望不要把80後樣板化。

80傳說 ——「80、90後基督徒的社關及價值觀調查2011」 發佈後的一些分享

生命倫理研討會文集 2011 (p.68)
15/10/2011

摘要

本文是筆者以一個牧者的身分,在「80傳說」的研討會中,聽過「80、90後基督徒的社關及價值觀調查2011」後的感想。筆者相信,就關心香港的社會問題來說,無分年齡或身分,而80後指出的問題,其實是值得牧者留心及反省,並應該正確地理解及解讀時代的問題,按聖經的真理作出回應。

引言

作為一個牧者,接受的是神學、釋經、牧養等訓練。但我們必須承認在香港、中國以至全世界,無論在政治、經濟、科技上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轉化帶來文化、思潮、生活型態上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