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食好西,吃出個禍來?

陳永浩博士、吳慧華    |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05/07/2017

時下香港人,流行「食好西」這個潮語──或許這也代表著好些香港人的心態:買樓買不到,小富也儲不成,生活迫人,人人都「窮得只剩下錢」,為甚麼不去「好好吃東西」,與朋友一起開心一下,在了無出路,苦悶的營役生活中,享受一下?

 

「擁抱」每一刻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26/06/2017

執筆之時,剛收到平安福音堂吳主光長老離世的消息。人的一生,由出生一刻開始,其實就是在倒數死亡的來臨。基督徒常形容在地上的生活是「寄居」的:我們不屬於這個世界,那我們應如何在這「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過得有意義,活得精彩?

夢完了,怎去過日子?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義務研究主任
28/04/2017

一場特首選舉完了,選出來的與民意設想的不同。雖然能真正參與選舉的只有千多位選委,但市民大眾不論是「食花生」又好,還是上網討論也好,都像有份參與一樣。

禮崩樂壞,專業失靈,比撕裂更傷害香港

陳永浩    |    恒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30/03/2017

特首選舉完了,有人看到欽點,有人認為美夢被打破了,又有人認為龍和道可能有個新意義,又或是撕裂繼續,甚或是對神級當選數字777有不同解讀。

穿衣服:先敬羅衣?再起革命?

陳永浩博士、吳慧華    |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28/03/2017
由「衣食住行」說起

 

請從不聞不問之中走出來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14/03/2017

踏入2017年,特首選戰「跑馬仔」,就算如何不問世事、堅離地、無投票權的基督徒,都會「食下花生等睇戲」,少不免也會留意一下。而很多時,教會一句「政教分離」,就叫我們對社會事務抽離,「中立」彷彿成為了我們避世、不聞不問的同義詞。

何時,何地,如何做……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義務研究主任
11/01/2017

還記得在小學的時候學習作文,老師會以「六何法」教導我們:我們可以從「何人、何時、何事、何地、為何、如何」(即英文的 Who, When, What, Where, Why and How)等方向思考。很多時,當我們答到了以上六個「何」,我們都能寫出一篇清晰而又有條理的文章了。

人工智能?人變低(智)能…?

陳永浩博士、吳慧華    |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22/12/2016

當我們人人都成為「低頭族」,智能手機本身彷彿比其主人更有智慧、更有記性,要找甚麼都有答案,處事也更有條理。事實上,不論你喜歡與否,人工智慧的應用技術已經應用於我們日常生活裡,就像在智能手機中常使用的「超級助理」應用程式 (Apps),如iPhone的Siri 或是Android 設備上的語音助手,都是人工智能的成功例子。

寬恕:知易行難!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16/11/2016

2016年是選舉年……在香港我們有立法會選舉,塵埃剛落定,特首選舉的「前哨戰」已經開始了。遠在天邊的美國,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戰也慢慢進入高潮了。

寧教人打仔,莫教人……

陳永浩、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高級研究員
27/09/2016

在中國傳統社會裡,婚姻不單是人生大事,更是社會制度的根本。結婚不單是兩個家族的事,更有權衡利益、連結關係及傳宗接代等功能。在三綱五常等禮儀、制度和道德規範下,婚姻大事必須有「父母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