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食好西,吃出個禍來?
陳永浩博士、吳慧華
|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05/07/2017
時下香港人,流行「食好西」這個潮語──或許這也代表著好些香港人的心態:買樓買不到,小富也儲不成,生活迫人,人人都「窮得只剩下錢」,為甚麼不去「好好吃東西」,與朋友一起開心一下,在了無出路,苦悶的營役生活中,享受一下?
人工智能?人變低(智)能…?
陳永浩博士、吳慧華
|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22/12/2016
當我們人人都成為「低頭族」,智能手機本身彷彿比其主人更有智慧、更有記性,要找甚麼都有答案,處事也更有條理。事實上,不論你喜歡與否,人工智慧的應用技術已經應用於我們日常生活裡,就像在智能手機中常使用的「超級助理」應用程式 (Apps),如iPhone的Siri 或是Android 設備上的語音助手,都是人工智能的成功例子。
香港還真有偶像文化?
陳永浩博士、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高級研究員
15/12/2015
偶像文化究竟是甚麼?如果我們以字面理解的話,偶像可解作「一種人創造的對象,以某種方式崇拜。可能在宗教或娛樂的圈子出現。」[1] 若以這定義來看的話,香港偶像文化其實遠遠未至於此。
是阿姐還是阿四的家傭…
陳永浩博士、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高級研究員
15/12/2015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印象:逢週末週日,不論在中環皇后像廣場、維多利亞公園,或是平日沒甚麼人去的休憩地方,都成為了在港工作的外籍家庭傭工(Domestic Helper)[1] 的聚腳點。當「姐姐」在香港已差不多是「居家必備」時,我們也應了解一下香港的家傭制度的發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