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大數據與個人私隱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7/09/2015
隨著數碼化及資訊科技發展迅速,我們可以隨時隨地上網進行各種活動,無論是瀏覽資訊,又或是安裝免費好玩的手機應用程式,與在面書玩一些要先分享朋友名單的心理遊戲;申請優惠積分卡或會員卡所提供個人資料及購物記錄,甚至大家到購物商場使用免費Wi-Fi,也可能將可窺探個人資料門戶大開。
行政會議的合成照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20/11/2011
早前香港政府新聞處向外間發佈了一張行政會議的照片,聲稱是特首曾蔭權與行政會議成員首次在新政府總部開會的大合照,但後來被傳媒揭發該照片為一張五合一的合成照。政府解釋,因為不想使用廣角鏡而令官員的樣子變形,所以唯有拍下五張相片再合為一張。
狗仔隊在看著你?-「狗出沒注意」研討會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8/09/2011
每次見到藝人或知名人士被偷拍的報道時,未知會否令大家想起奧威爾(George Orwell)在《1984》中所提及「老大哥在看著你」的社會:人民都身處一個可見可感,常被人監視的社會?其實「狗仔隊」之名是沿自50年代本港CID負責跟蹤查案的「小狗隊」,惟近年這種手法卻被套用在傳媒身上,形成偷拍偷窺文化,甚至有市民加入模仿。
自殺原因豈可捏造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8/09/2011
記者的職責是尋求真相,並將事件如實報道。而對於報道自殺個案,因著背後可能有很多複雜的原因,媒體更須加倍小心,以免對當事人的親友造成更深的傷害,並對公眾造成不必要的影響或情緒煽動,甚至引起模仿自殺行為。
偽全天候年輕人雜誌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8/08/2011
筆者曾於高小、初中及高中的傳媒講座中問過青少年喜歡閱讀甚麼雜誌,不少學生都回應說愛看那些提供偶像及消費資訊的青少年雜誌,可是,坊間有不少這類型的雜誌,其內容都不一定適合年輕人閱讀。
而當中有一本由九十年代開始出版,對於中、小學生仍具有一定吸引力,自稱為「全天候年輕人雜誌」的雜誌,其廣告及內裏的部分內容更值得大家思想它是否虛有其名。因篇幅的關係,暫且將焦點集中於其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