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變與不變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8/01/2011

是否所有變性人都可以隨意做手術?變性人W小姐為何未能與男性結婚?從神學角度來看,應如何理解變性人?隨著本港第一宗有關變性人申請結婚的司法覆核敗訴,社會人士對變性人這議題多了關注。

減低悲痛 ── 體檢為上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3/01/2011

最近醫管局罕有地入稟高院,要求法庭准許一名懷有雙胞胎超過24周的孕婦終止其中一個患嚴重甲型地中海貧血症胎兒的生命,以此挽救母親及另一名正常胎兒的性命。

聖誕節節目 ── 從一張聖誕卡說起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27/12/2010

對於大部分小學生至初中學生來說,聖誕節是他們向親朋表達心意的好日子,當他們用心在聖誕卡上寫下祝福的字句,他們在祝福他人之餘,自己也會感到滿足及快樂。但當人年紀愈大,那種想要寄情於卡的情懷便愈來愈淡。時間及金錢是寶貴的,一些忙於應付考試的高中學生或工作繁忙的成年人,花時間寄e-card已算罕有,寄出一張真正的聖誕卡更是沉重的事。

性教育資源推介

整理:張勇傑、吳慧華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性教育)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25/11/2010

明光社
 
性文化是明光社關注的三大範疇之一,除在公眾空間討論社會上有關性的議題之外,教育亦是我們的重點工作。在2009至2010學年,本社同工到訪不同的學校,主領了約150次性教育講座,講座題目和內容因應社會情況不斷更新。本社今年提供給學校的性教育講座題目包括:
 

 

你是否只追逐小豬?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25/11/2010

   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大受香港市民歡迎,掀起一陣熱潮,門票公開發售首數日,便有大批市民搶購,導致網上及電話訂票系統出現「大塞車」,更有人把周日黃金時段的門票「炒黃牛」,門票由原本10元升至過100元。 

勿虧待神和人── 阿摩司書的啟示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21/11/2010

近日大家樂集團被人揭發表面加工人時薪,以配合政府所推行的最低工資政策,但另一方面,卻又取消工人有薪用膳時間,變相減薪。消息經傳媒及互聯網高速傳開,引來一股罷食潮,Facebook更有一個名為「罷食無良財團大家樂!喚醒香港人追求公義」的群組,回應者達九千多人。在輿論及罷食的壓力之下,集團的主席表示收回「成命」,同時作出「三不」政策的承諾,即不帶頭加價、不裁員,以及不減免費膳食福利。

將功抵過?波蘭斯基vs大衛王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29/10/2010

擁有法國及波蘭雙重國籍的波蘭裔導演波蘭斯基拍了不少經典名作,而他更憑著《鋼琴戰曲》在二○○二年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戲如人生,波蘭斯基一生坎坷,他的母親死於納粹集中營,而其懷孕的妻子亦遭遇邪教徒殺害。一九七八年,他被裁定與一名十三歲少女發生性行為罪名成立,為了避免牢獄之災,他決定逃離美國,此去卅一年,在法國居住。他沒有出席二○○二年的奧斯卡頒獎禮,恐怕遭美國當局拘捕。

還孩子一點童真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22/10/2010

英國一項問卷調查發現,去年有近60,000名15歲的女孩承認曾長期服用避孕藥,相比1999年,增幅達三倍。此外,在去年近200,000的墮胎個案中,19歲以下的女孩約佔20%,其中12至13歲的女孩尋求墮胎的數字亦有上升趨勢。

前言

陳永浩、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15/10/2010

二零一零年「若沉遇溺」研討會,為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主辦之第二屆研討會,並由香港浸會大學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協辦,以及得到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同行基金」資助。本屆研討會邀請了葛琳卡博士、莫陳詠恩博士,與超過170多名參加者解構沉溺問題的心理成因以及關係成癮。另外,大會亦邀請了李耀全牧師、吳澤偉先生及康貴華醫生在三個專題工作坊與會眾分享「工作」、「金錢與投資」及「性與愛」三方面的沉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