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容不一定能重燃愛火
韓片《慾望的謊容》(下稱《慾》)是導演金基德的作品,在去年11月份在港上映,英文名字是《TIME》,整容的背後其一動機是抵擋時間洪流,《慾》不是側重於女性如何阻止歲月在身體留痕,而是針對人類貪新忘舊的性情。
韓片《慾望的謊容》(下稱《慾》)是導演金基德的作品,在去年11月份在港上映,英文名字是《TIME》,整容的背後其一動機是抵擋時間洪流,《慾》不是側重於女性如何阻止歲月在身體留痕,而是針對人類貪新忘舊的性情。
死亡向來是中國人的禁忌,拍攝方向多是指向鬼怪、陰曹的恐怖路線,刺激官能多於促進思考。如何以莊嚴、認真的態度面對人生歸途是個容易叫人逃避面對的人生問題。而《禮儀師之奏鳴曲》(下稱《禮》)敢於嘗試這個冷門市場,刺入敏感地帶,可謂勇氣可嘉,而實則以此拍攝出有味道、富思考的劇情片,難度亦相當高。
《遊走光影間》舉行已有兩個年頭,中間涉獵了共24部電影,分享包括愛情、戰爭、家庭倫理等主題,鼓勵組員們投入戲中角色,同步思考人生路上遇到的不同抉擇;分析導演、編劇所提供種種出路、看法在現實環境是否奏效;談得投契時組員更會從個人經歷、信仰出發,收集思廣益及相互激勵之效。
奧運火炬運送過程連番受阻,燃起反而是中國國民的愛國情緒,網內族群實行各自各精彩,這邊廂貼上中國心表明立場,高歌「做人別太CNN」,那邊廂搶聖火玩意在網上風行,本地青年似隔岸觀火多於切膚之痛,首次舉辦奧運的光榮總沾不上身,在這個實行國情教育,建立身份認同的最佳時機,港府在硬件配套看似準備十足,軟件推動只流於各區區議會大搞以迎奧運為名的種種文娛活動,牽起關注、熱情的點子比諸奪火、侮華言論的方式來
近來不少有關未婚懷孕的電影陸續登場,內容是鼓吹抑或反映現實很難一言以蔽之,而其一代表《少女孕記》(下稱《少》)奪得了本屆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大獎, 箇中編劇原來並非「老手」,乃因其私人網誌「人氣」鼎盛而獲戲中監製青睞,或許情節正正不走「大路」,對白掌握年輕人脈搏,青少年觀眾必會大呼「過癮」, 惹起共鳴,不過迎合某個年齡層口味向來只是有效溝通的基本,要續問的是戲內壓根兒藏著是怎麼樣的意識形態?
以「墮胎」為主題的電影成為近期新貴,娛樂以外,亦有不少訊息傳遞,需要解構、分析,方可與導演、編劇平衡對話,避免觀眾、讀者一面倒接受,筆者今回選取了三齣電影為例,望收拋磚引玉之效,豐富對這個議題的討論。
《投名狀》(下稱《投》)可算為本地的電影工業打了一支強心針,反應叫好又叫座,不少觀眾對箇中圍城、大戰場景留下深刻印象,功力可比擬好萊塢製作。
據導演陳可辛的訪問解說,戲中舖設的大型場面只是一個平台,吸引觀眾踏上,就著劇情進行關於人性主題的討論。比諸舊作《刺馬》以男女感情作為兄弟反目的唯一緣由,《投》加入了大我小我孰重孰輕的價值討論。
《密陽》、《奇異恩典》10月份在港上映,而後者更成為不少機構推動信徒社會關懷的「好幫手」,意味著商業與信仰其實可以並存不悖,市場對信仰命題一直有著需求,特別當人生遇上三岔口或工作失去意義時,心裡會不其然高呼「活著為何?」。
打war-game不覺在港已流行了好一段的時間,不是公司用來訓練同事間的團體精神,就是青少年的其中一項消遣活動,不過近年對此活動的熱忱似有退卻之勢,或許與網上遊戲的興起扯上關係,除了像真度高、場景和武器百變外,三五知己更可在舒適的環境空間,來個「元神出竅」,聯群化身成反恐精英挑戰各地「英雄豪傑」,過程縱有傷亡,卻沒有悲哀哭號,皆因一切只是虛擬,你我可在遊戲中經歷無限復活,在這場沒有痛苦的惡鬥
你有否試過在一個空閒的下午,在戲院門外流連,尋覓一齣「秀色可餐」的電影,看著張貼的劇照和影評,卻找不著,留下空空感觸,悄悄無奈溜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