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不再成追憶?
燭光網絡 65期 (p.26)
今屆柏林影展塵埃落定,最高榮譽金熊獎由西班牙和秘魯合資拍攝影片《The Milk of Sorrow》(下稱《Milk》)獲得,此片講述一名秘魯少女在上世紀80至90年代,正值國家政治暴亂期間,親眼目睹母親被害,遠走他方試圖走出遺留的陰影,努力開始新生活。
少年喪母.刻骨銘心
而英文片名傳意更為入型入格,母親經歷的那份難過、憂傷猶如乳液般流入女孩兒時心靈,「孕育」著她,甚至與身體結連,難以分開,試問成長期間如何可以安眠、釋懷呢?羽翼漸豐,離開觸動哀傷的客觀環境,夢魘記憶會否隨之煙消雲散?
當市面每每高舉集體回憶對建構個人身份的良性一面,對戲中人的苦痛經歷似乎難以管用,或許《The Milk of Sorrow》要向觀眾來一記當頭棒喝。
戀情告吹.重新上路
數人生傷痛,「喪偶」例必屬第一位,[1]問世間,情為何物?愛情可以讓人如沐春風、容光煥發,同樣可以叫人意志消沉、萬劫不復,情傷似乎是一個辣手難題。
據《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報道,[2]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金特(Merel Kindt)教授研究的「忘憂藥」已有初步進展,[3]電影《無痛失戀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下稱《無》)中的橋段有機會在未來成為事實,對愛情重傷人士或許是個喜訊。
當戀情告吹,昔日甜蜜日子皆會成為痛苦回憶,無憂藥即可大派用場,把它們除之而後快,讓一眾孤男寡女重新登上愛情列車,繼續戀愛;只是服用後感受變得良好,但並不代表愛情路即可一帆風順,會否像《無》的男女主角般,忘憂後兜兜轉轉卻又再重新走在一起?
一般情傷與《Milk》女角遭遇迥異,失戀留疤其實有助提昇經驗值、免疫力,記憶喚醒自己避免重覆犯錯,再受傷害(不過,回歸現實,從傷痛中學乖卻不是人人可為);戀愛是人生其中一個組成部份,混含甜酸苦辣是自然事,日後驀然回首,發覺苦澀、艱難原來可催動個人成長,一個無痛人生,會否單調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