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倫理對談

投資等同貪財?基督徒如何投資有道

舉辦日期: 
01/11/2017

提起投資,有些信徒即時想到投機,甚至想到此舉如同敬拜瑪門。究竟投資與投機有何不同?即使投資不同於投機,各種投資的項目,是否都是一樣,可以達至信徒好好管理及善用神所賜的錢財這目標?當信徒投資有道的時候,他們又可以如何善用這些金錢?

第六回的生命倫理對談,我們邀請了多年來投入保險理財行業的吳澤偉先生,與大家一同用信仰角度去思考上述問題。

 

日期:2017年11月1日(三)   

時間:晚上7:30-9:30   

講員:吳澤偉先生  (納思資源策劃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職場上隨波逐流才是王道

舉辦日期: 
12/05/2017

「隨波逐流」原指到沒有自己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但在職場上,隨波逐流可能有不一樣的意思。員工不是沒有自己的立場,也不是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是,想到升職加薪,想到避免與其他人發生衝突等不同原因,有些人自然對黑白是非妥協了。作為一個想要明辨是非的人,究竟可以如何在職場上成為一個「靈巧像蛇」,卻又「純良如鴿子」的人呢?誠意邀請你參加第三回生命倫理對談,與我們一起討論。

 

日期:2017年5月12日(五)   

時間:晚上7:30-9:30   

講員:李適清博士  (中國神學研究院 副教授)  

面對苦難:我還能愛神嗎?

舉辦日期: 
23/03/2017

名額已滿 多謝支持

慈愛的上主為何容許苦難出現?這問題很早已被人問及,直至如今。當信徒一帆風順,或許還能接受神學上從思辯而來的答案,但當苦難臨到自己身上,我們還能輕易接受神學的解釋嗎?還是頭腦願意,心靈卻不敢相信神愛自己?楊慶球牧師會為大家介紹苦難神學之餘,亦幫助大家面對苦難時,仍可以有勇氣作出繼續愛神的決定。

 

基督徒可以看《金瓶梅》嗎?

吳庭亮博士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1/07/2013

基督徒可以看《金瓶梅》嗎?

「基督徒可以看《金瓶梅》嗎?」這是五月份對談中一位參加者的問題。艾阮博士在是次對談(第二及三頁)中從西方小說的源起與發展說起,幫助參加者明白小說的本質,從這個角度來欣賞小說。她也引用了一些例子,說明如何進行信仰的反思,但又不是純粹道德批判。她引用小說家昆德拉的話指出,讀者可以在小說裡的想像空間中找尋「被遺忘的存在」,引起共鳴,甚至觸動生命。

回應職場召命

吳庭亮博士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7/01/2013

2012年的職場倫理對談,共探討了六個題目:基督徒老師如何在通識科中結合基督的價值觀(1月);基督徒從事銷售及營業代理的衝擊(3月);基督徒與上司及下屬關係的藝術(5月); 如何做好職場、家庭與教會的事奉?(7月); 如何做金錢的好管家?(9月);職場呼召:活出基督的召命(11月)。

逆境真會讓人更愛上帝?

信仰的社會學及心理學研究
陳永浩博士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26/01/2010

作為教牧同工,或是關心教會的弟兄姊妹,其實你是怎樣「知道」教會情況的呢?原來,我們只是靠觀察或知道相熟肢體的情況,就概括成教會現時的狀況。推而廣之,信徒的靈命成長,除了聖靈工作,尚有甚麼社會及心理因素?非基督徒歸信或信徒離開教會前,除了有感動之外,還有跡可尋嗎?逆境如何幫助信徒們成長?年紀越長,愛主越深嗎?

社會抗爭與福柯的權力觀

── 基督教角度的反思
張勇傑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20/07/2010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5月份的「生命倫理對談」,特別邀請香港浸會大學宗哲系副教授關啟文博士與我們分享「社會抗爭與福柯的權力觀:基督教角度反思」,共有超過40位朋友參加。「那裡有權力,那裡有抵抗」—經過天星、皇后碼頭搬遷事件,到最近的反高鐵行動,社會近期熱烈討論「八十後」的社運進路,彷彿一場新社會運動正在展開。

「土地與公義」

──如何公義公平發展城市?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20/09/2010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7月份的「生命倫理對談」,特別邀請了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博士,與20多位朋友一同對談「土地與公義」的問題。究竟「強拍」、「中環價值」,「發展就是硬道理」的背後,香港如何可以公義公平地發展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