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性教育——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要訓導孩童走他當行的路,這樣他到老也不會走入歧途。」
(箴言22:6《環球聖經譯本》)
「要訓導孩童走他當行的路,這樣他到老也不會走入歧途。」
(箴言22:6《環球聖經譯本》)
小四至小六的高小學生踏入青春期,受到荷爾蒙的影響和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對愛情既感興趣,又感困惑,他們或會對愛情抱著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令自己及他人受傷。本文嘗試說明高小學生常見的戀愛迷思,以及一些處理方法。
迷思一:愛情就是浪漫和激情
程程七歲時,爸爸媽媽離婚了。過去六年,程程一直和爸爸一起住,父女相依為命,媽媽已再婚及移民,一年只會回港和程程見面一兩次。程程跟爸爸同住的六年期間關係密切,爸爸是她最主要的生活及心靈支柱。程程有時甚至覺得單親也不錯,起碼不用再活在爸爸媽媽的爭吵聲中,和平寧靜的生活令她可以專心讀書,成績進步了不少。
1. 引言
明愛專上學院及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聯合學生會,原定於今年情人節期間舉行為同學進行匿名配對的活動,但校方最後以活動「鼓吹同學談戀愛」為由而不准許活動舉行,[1] 事件令社會再度討論,到底學生應否談戀愛的問題。
人貴自知,人很多問題的根源是由於對自己以及人的本性的不了解、不接納、及不願意面對,結果不單被人欺騙,也被自己欺騙。
教會中可能有不少單身的弟兄姊妹想學習建立關係及結識異性,過往亦有好些傳道同工會籌劃一些聯堂活動,讓來自不同堂會的弟兄姊妹學習戀愛技巧,並透過活動互相認識。好好戀愛學堂堂主任杜婉霞(Joanna)曾為這些教會活動提供培訓及於當中分享。故我們是次特意訪問她,讓她分享她的實際經驗,並給予教牧同工一些建議。
網上情緣,常常給人的印象就是危險,「食快餐」,有性無愛,騙局。單身男女,一不小心,不能自拔,恨錯難返,悔不當初。活出希望事工巿場總監謝靜怡(Agnes)和行政總監杜奧利博士(Dr. Olli Tuominen),卻早在10年前已經透過網絡工具認識對方,最後結婚成為伴侶,他們究竟是怎樣令這段網上情緣開花結果呢?
有機構公布進行網上調查,被訪的112名大學生中,四成曾於校園內發生性行為,而他們認為於校園獲得或購買安全套的便利程度平均有4.4分(10分為滿分)。該機構指出大學現有免費安全套派發點的覆蓋率低,大多在宿舍範圍以外,限制了大學生獲得免費安全套的機會,影響他們使用安全套的動機,阻礙學生性健康的發展,因此建議各大學學生宿舍設立免費安全套派發點。
農曆新年剛過去,復活節又快來臨,不少市民都會選擇在假期出外旅遊散心。早前有一旅遊網站進行針對情侶的旅遊行為調查,訪問了600名香港人。調查發現受訪者平均拍拖五個月後便接受與伴侶二人結伴外遊,當中四成更認為一起去旅行等同可以發生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