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需要幾番新? ——從性教育講座內容看中學性教育的重點及需要 陳永浩、馬迅榮陳永浩博士:現任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多年來在明光社義務工作,並在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的週年研討會上發表調查報告:「香港人婚姻態度」(2016)、「子女對父與母參與的觀感及自尊感的關係」(2017)、以及匯報「香港嬰兒潮出生者對臨終的看法」(2018)等。 || 馬迅榮: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29/10/20191.引言
性不教,誰之過?——如何在學校推行情性教育 陳永浩博士現任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多年來在明光社義務工作,並在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的週年研討會上發表調查報告:「香港人婚姻態度」(2016)、「子女對父與母參與的觀感及自尊感的關係」(2017)、以及匯報「香港嬰兒潮出生者對臨終的看法」(2018)等。29/10/2019在古代中國,學子入學的啟蒙書本是《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
電視媒體對青少年影響 ── 傳媒+青少年=性文化?整理: 招雋寧明光社 項目主任 (青年事工)20/09/2010明光社就青少年對性的觀念與行為的開放程度,向六間不記名中學的中三、中四及中六學生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1]成功收回2,211份問卷,其中有效用作分析的問卷1,825份。該六間中學一半有宗教信仰,一半沒有;而六間學校亦按成績分佈於三個不同等級,各等級佔兩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