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貴華醫生

性沉溺的預防、治療和同行

舉辦日期: 
14/01/2022

近日知名娛樂圈人士被爆性沉溺,即使已婚又有兒女,仍然到處拈花惹草,被扣上負心不忠的罪名,最後要暫別娛圈、離婚收場。很多人性沉溺只以為是「衰鹹濕」,或者個人意志力不足,患者身不由己,四處尋花問柳,但性沉溺究竟是甚麼一回事?成因是甚麼?是看色情片太多?社會過度性壓抑?可以治療嗎?怎樣可以知道自己的伴侶是否患「性沉溺」?如果不幸發現伴侶是性沉溺者,可以怎樣處理和同行?精神科醫生康貴華嘗試用心理學及信仰角度分析性沉溺的成因,探討預防及治療的方法。

講員: 康貴華 私人執業精神科醫生
主持: 傅丹梅女士

如何培育青少年的心性發展,建立健康的性態度

康貴華醫生
資深精神科醫生,後同盟創辦人及顧問。多年來以整全的角度了解受助者的心理及情緒困擾,促進受助者的身體、心理、社交及靈性健康。
29/10/2019

整理及撰文: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  引言

性不教,誰之過?——如何在學校推行情性教育

陳永浩博士
現任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多年來在明光社義務工作,並在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的週年研討會上發表調查報告:「香港人婚姻態度」(2016)、「子女對父與母參與的觀感及自尊感的關係」(2017)、以及匯報「香港嬰兒潮出生者對臨終的看法」(2018)等。
29/10/2019

在古代中國,學子入學的啟蒙書本是《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

性不教,誰之過? (如何在學校推行情性教育)

研究中心週年研討會精華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9/09/2019
明光社

有關性別承認制度的醫療考慮

張勇傑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8/08/2017

現時世界上不少國家及地區都容許性別焦躁症(Gender Dysphoria)患者在符合不同程度的醫學規定下,更改當地身份證明文件上的性別身份/標記。各地醫學規定要求各有不同,但都主要圍繞四方面:醫學診斷、性別重置手術、荷爾蒙治療及實際生活體驗。

醫學診斷

多元社會對同性戀的一元思考霸權 ── 審視同運團體攻擊新造的人協會事件簿

傅丹梅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18/09/2011

一位服侍了同性戀者超過20年的精神科醫生康貴華(下稱康醫生),眼見社會上的輔導服務只提供「肯定同性戀」(gay affirmative) 的進路,缺乏提供選擇給那些不接受自己性傾向(egodystonic)的同性戀者,於是成立一個尊重同性戀者意願的非牟利機構「新造的人協會」,既出錢又出力為那些因同性戀問題困擾的人士提供另一個選擇。

抹黑與扭曲──同志團體抗議社署活動

張勇傑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7/07/2011

本年4月15日,一眾同志團體成員硬闖本社辦公室,阻礙性教育教師訓練課程進行。兩個月後,他們重施故技,在社會福利署舉辦的內部培訓時到場抗議,對社署和當天的主講嘉賓康貴華醫生作出多項沒有事實根據的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