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版 (燭光網絡 48期)

不賭世界盃 ?

燭光網絡 48期 (p.1)
24/05/2006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肯定令一眾男士為之瘋狂,而對香港人而言,今屆世界盃與上一屆最大的分別可能就是,今年大家可以透過馬會合法投注賭波。自2003年通過賭波合法化後,賭波投注額有持續及明顯的上升趨勢,03/04年度的賭波投注額為160億,到04/05年度已大幅上升至267億,而在世界盃的熱潮及馬會的宣傳攻勢下,再加上各種媒體包括電視、手機、報章雜誌的推波助瀾,今年的賭波投注額肯定會大幅飆升。明光社一向反對將健康的足球運動與賭博掛勾,因為會令觀眾的焦點轉移,只專注於結果而忽略球場內外的細節,所以今期《燭光網絡》將帶大家從宏觀的角度認識足球運動的發展,讓大家了解體育運動對全世界的貢獻。
 

向世界出發

燭光網絡 48期 (p.2)
24/05/2006

等了四年,世界盃終於來臨,屆時來自六大洲共32支球隊將會在德國的綠茵場上展開連場激戰,爭奪世界的最高殊榮。回想76年前,世界盃首次在烏拉圭舉行,由於交通不便,當屆賽事最終只有4支歐洲球隊和9支美洲球隊角逐,及後,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關係,第四屆世界盃足足等了12年才能在巴西舉行(見圖),不過當屆世界盃亦不算是真正的世界盃,因為報名參賽的球隊只有33支,東西德、法國、捷克、匈牙利、葡萄牙等足球強國都因為受戰爭影響而沒有報名。奧地利和敘利亞在外圍賽階段退出,在決賽周舉行前,已出線的阿根廷、蘇格蘭和土耳其又宣佈退出比賽。同時由於印度因國際足協拒絕其赤腳踢球的請求而退出賽事,令亞非兩洲沒有一支球隊在該屆賽事亮相,最後出席當屆決賽周的國家隊只有13支。今年的世界盃有近200個國家參與競逐,進行了近1000場外圍賽才能決定出線的最後32支球隊,可見足球已遍及全世界,而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更成為繼奧運之後,全世界最大型的體育賽事,足球已被確認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運動。

求「才」? 求「財」?

燭光網絡 48期 (p.4)
24/05/2006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1992年曾發表一篇文章,介紹四位對運動商業化貢獻最大的人物。第一位是全美最受歡迎的高球手,史上奪得最多次公開賽冠軍,被喻為第一位具商業價值的體育名星─史尼特(Sam Snead)。第二位是IMG運動經理人公司創辦人,被喻為本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一千位人士之一,有「運動行銷之父」之稱的麥哥馬克(Mark McCormark)。第三位是Adidas創辦人達斯拿(Adi Dassler)的兒子荷斯‧達斯拿(Horst Dassler),他藉著贊助世界各項大型體育賽事令其品牌的知名度遍及全世界。最後一位是美國史上最成功的體育傳媒人阿里基(Roone Aledge),他在1960年加盟美國廣播公司(ABC),並改革公司的體育節目,一手將各項體育運動在美國普及化,1994年,阿里基被美國權威體育雜誌Sports Illustrated評為僅次於拳王阿里(Muhammad Ali)和波神米高‧佐敦(Michael Jordan)對美國體壇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一個「盛大」的假象!

燭光網絡 48期 (p.6)
24/05/2006

今夏在德國舉行的世界盃將會在12個城市舉行,德國政府耗資近12億港元維修7個球場和興建5個新球場,平均一個球場會上演5-6場賽事。相比起上屆在日本和南韓舉行的世界盃,今屆賽事花在球場設施方面的開支算是『超值』。其實,日本和南韓合辦上屆世界盃並非出於自願,只不過當年國際足協成員國未能就日本或南韓主辦2002年的世界盃達成共識,遂提出由兩國合辦該屆賽事。由於兩國關係長期處於灰暗狀態,因此兩國在籌備賽事時各自為政,更一度就『2002韓日世界盃』和『2002年日韓世界盃』的名稱起紛爭,結果需要國際足協介入。此外兩國為博取國際社會的注意和稱頌,合共投入超過24億港元興建20個可容納最少40,000人的新球場,平均一個球場只上演2-3場賽事,國際足協亦曾指出兩國政府所投入的資源足夠舉辦兩次世界盃,批評兩國浪費。

300萬,你賭得起嗎?

燭光網絡 48期 (p.10)
24/05/2006

政府決定將現行的賽馬博彩稅改變為利得稅形式徵收,因為政府相信有關改動有助馬會與外圍馬莊家競爭。據政府和馬會估計,現時外圍馬的投注額已上升至500-600億元,若不予馬會更大的彈性推廣和營運賽馬,將有更多投注額落入非法外圍馬莊家手中。馬會在去年十一月的一次足球博彩及獎券事務委員會的會議中表示,馬會是以警方每次行動搜獲的賭款為基數乘二(因為大部份行動在賽事中段進行),再乘二百五十天(足球)或七十八天(賽馬),之後再乘以估計的莊家總數,因此,馬會推斷每年外圍賽馬的投注額約500-600億元。

世盃開鑼 先睹為快

燭光網絡 48期 (p.12)
24/05/2006

「衝呀衝呀快搶攻!射呀射!射它吧,扭得好,踢得鬼馬!可稱霸只有他!」這首電視卡通的主題曲,對成長於七十、八十年代的一族來說,可謂耳熟能詳,伴隨他們成長的足球,可以是卡通片或漫畫的主題,也可以是那個令球場上的「波牛」追得氣喘如牛的滾動小皮球,與投注賭博扯不上大關係。
 
在廿一世紀的今天,「足球依然是圓的」,往往未到最後一刻也難分勝負,但賦予足球的義意卻有著天壤之別,球迷引頸以待的是賽果,還是賽果背後所帶來的「斬獲」或損失?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今年六月正式開鑼,欣賞緊張刺激的球賽之餘,昔日的青少年會捧著一本本足球特刊,炫耀千辛萬苦「儲」回來的球星貼紙;然而,今日的青少年手中的戰利品又是甚麼?除了那些密麻麻地印滿賽事賠率的波經,坊間還有多少本純賽事形勢或球隊實力分析的足球雜誌?
 
與其假手於人,何不D.I.Y親自製作一本足球刊物?為讓青少年有發聲機會,本社向全港中學進行大召募,邀請熱愛足球運動或有志於出版工作的青少年,合力製作及出版一本屬於他們的世界盃特刊,傳遞健康的運動資訊。在芸芸的申請者中,40位正式成為體育記者的同學,由四月初至五月中期間,經歷一段訓練、摸索、編寫、修整的「旅程」,合力製作一本屬於他們的世界盃特刊!
 

點解我睇世界盃唔賭波?

燭光網絡 48期 (p.13)
24/05/2006

我是一個球迷,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更不會錯過。結婚以來,世界盃更陪伴著我及家庭成長。1982年結婚,正是世界盃舉行,與太太一同觀看球賽,一邊講解給太太聽,一邊享受二人世界的生活。1986年女兒出世,又是世界盃開鑼,還記得一面為女兒調校奶粉,一邊觀賞世界級球賽的情境。1990年擁有屬於自己的新電視機去觀賞世界盃。1994年父親與我們同住,因此,1994年和1998年的世界盃,能與爸爸、兒子三代同室觀看。2002年世界盃決賽不單是中國隊首次晉身世界盃,更與一群曾經熱烈地賭波的朋友一同觀賞。當想起他們及世界盃時,發覺有以下四個原因,點解我睇世界盃唔賭波,當然這不等於睇其他足球賽我會去賭波,但其實賭波實在大大削減了睇波的樂趣。

公開地方去觀看球賽

觀看足球一定要熱鬧,昔日前往大球場觀看球賽,一定要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場面才開心。今日觀看世界盃也要一班人熱熱鬧鬧地觀看才高興。一旦在比賽前作出投注,無論合法或是外圍,我們也不願意與別人一同觀看賽事,因為若給別人知道賭輸波,還有甚麼面目見人呢?就算幸運,一次贏了,我們又不能大事張揚,六十四場波,難保不會輸「突」呢?那麼睇世界盃時去賭波,是失去很多觀賞樂趣。

歧見 vs 分歧

燭光網絡 48期 (p.16)
24/05/2006

香港社會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就「同性戀」及「性傾向歧視」立法的議題出現激烈討論,民政事務局(下稱局方)為了解市民對同性戀及「性傾向歧視」立法此議題的意見,而進行了一項《市民對同性戀及性傾向歧視立法的意見調查》的研究,有關調查結果亦於2006年3月公布了。本社及其他關注家庭價值及宗教團體(下稱我們)就局方是次的調查,已分別將意見及一些回應提交民政事務局及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
 
局方為了解市民的意見而進行是項調查,我們表示歡迎及欣賞。對於當中的一些重要的結果,我們更表示同意,因我們認為可供社會人士對有關議題作參考及進一步的研究。然而或許是基於問卷的限制,這調查也有一些不清晰和不完整的地方,需要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與此同時,為了更全面了解香港市民的意見,維護家庭聯盟(下稱聯盟)早前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完成的《香港社會對同性戀及性傾向歧視意見調查》的結果,也是一份嚴謹及科學化的研究,我們認為社會人士也可參考此項研究的發現,兩項調查的基本資料,請參考《表一》。
 
首先從局方的調查結果中,我們認為以下三點是值得重視的:

評 – 「斷背山」

燭光網絡 48期 (p.20)
24/05/2006

如果在兩大華語搜尋器打入「斷背山」三字,你可以於一秒內便找到最少超過一百五十萬個查詢結果,而印象中,過去十年來都沒有一齣電影有像「斷背山」不相伯仲的影響力和震撼力,能夠令坊間掀起如此多和如此久的議論。這些評論當中有褒有貶,有讚有彈。若作一個粗略分析,褒讚此片的通常為影評人、傳媒人、同性戀人士、「開明派」或「自由派」人士等,而批評的大多為「傳統派」、基督教、宗教界人士,而於報紙雜誌(包括基督教報刊)中的讀者來信討論此片的人士則褒貶皆有。
 

風雨飄搖光不熄

燭光網絡 48期 (p.21)
24/05/2006

明光社「窄路同行」步行籌款在神的恩典及保守和弟兄姊妹及友好的支持下,於3月25日傍晚在太平山頂順利完成,當日約有100位弟兄姊妹、友好及義工冒著風雨登山支持,有支持者在報到時對我們說:「今晚的天氣正好反映現今的傳媒、性文化及倫理道德的情況,都是風大雨大!」
 
全段路程約需一小時,大家一起於風中、霧中、雨中及狼狽中完成整個行程,途中亦不忘為香港的傳媒、性文化及社會風氣守望祈禱。更有弟兄姊妹無懼風雨帶同年幼的子女出席,令我們非常感動,在此,再次多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