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為他人著想是中國人的劣根性嗎?
最近一位YouTuber廣播了一連六輯關於中國人劣根性的系列,名為「為甚麼中國人愛……」,他先後討論了中國人不同的詬病,例如侵權抄襲、文化自大、虛偽、泛道德主義、缺乏常識。
最近一位YouTuber廣播了一連六輯關於中國人劣根性的系列,名為「為甚麼中國人愛……」,他先後討論了中國人不同的詬病,例如侵權抄襲、文化自大、虛偽、泛道德主義、缺乏常識。
最近筆者一口氣參觀了八間香港博覽館,包括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M+博物館、北角油街、藝術館、歷史博物館、科學館、文化館、海防博物館。每間博物館都各有特色,令人目不暇給。不過,文人總喜歡在雞蛋裡挑骨頭,否則我又怎會找到那麼多寫作題材呢?
今年3月,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 發表了一份名為 《追踪關鍵技術》的研究報告,該報告顯示,在未來幾十年推動創新、經濟增長、軍事實力的 44 項技術中,中國在 37 項上贏了美國,這包括了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生物技術、先進製造技術、量子技術,美國僅在七項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和創新地位。
不用我多介紹,大家都知道,現在人工智能與機械學習已經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但可能很少人知道,當今其中一種機械學習模型是基於一個所謂過時的心理學說:行為主義。
不少朋友曾經對筆者說:「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信任專家,許多專家的研究結果可能今是而昨非, 令人無所適從。」我完全明白這種不安情緒,筆者的研究範疇是心理學,在以下我會討論一些前後矛盾的心理學發現。
筆者在大學工作,大數據、人工智慧是筆者研究的項目之一, 在回顧人工智慧發展史的時候,我發現到其中一位先驅者的故事,跟經典電影《驕陽似我》(Good Will Hunting)的情節有點相似。
在美國和很多西方國家,多元化幾乎是至高無上、毋庸置疑、不可挑戰的價值觀,多元化的反義詞往往是種族主義、沙文主義 ( Chauvinism)、我族中心主義 (Ethnocentrism )。
葛福臨牧師在蘇格蘭的法律訴訟
死心塌地追隨魅力領袖
伊朗「宗教警察」 挑起全國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