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愛——從婚姻說起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4/07/2020
有些家長獲朋友邀請出席婚宴,或者有機會讓自己年幼的子女擔任花仔花女,或全家大小一同出席婚禮,而子女在電視節目中也會不時看到結婚的情境,然後他們便會問:「爸爸媽媽,甚麼是結婚呀?」
運用時事新聞 跟子女上一堂性教育課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6/05/2020
許多家長都關心、在意子女的身心靈健康,希望他們能快樂地成長。有時,為了教導年幼子女保護自己,部份家長可能會運用一些時事新聞,例如涉及性騷擾或性侵犯的新聞,作為親子性教育的題材,告誡孩子與人相處時要小心,避免不愉快的事件發生。本文嘗試探討一下,父母可以怎樣合宜地運用時事新聞作為性教育教材,教導年幼子女提高警覺,同時如何避免子女在與人相處時感到過度擔心。
外傭照顧孩子的界線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7/03/2020
不少雙職家庭的夫婦因為工作的緣故,都會聘請外傭幫忙打理家務、照顧孩子。2018年的一則法庭新聞,內容涉及一名印傭因在facebook直播三位少主沖涼的過程遭判囚三個月的新聞,事件引起社會很大迴響。
保護幼童身體 從衣飾開始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3/01/2020
活潑好動的小朋友外出時四處奔跑,喜歡爬上爬下,玩得累了便張開雙腿席地而坐,完全不為意(或者不在意)自己走光;有些家長見小朋友在公園玩得滿頭大汗,索性把他們的上衣脫掉,讓他們赤裸上身;有些女孩子會把裙子當作扇子般上下撥弄,以小朋友獨特的方法來降溫;有的小朋友會故意把衣領拉低、掀起上衣,然後哈哈大笑,覺得這是有趣的舉動。
明光社推動情性教育教案及經驗分享
張勇傑、熊嘉敏
| 張勇傑先生:現任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具10多年教授健康教育和情性教育經驗。 || 熊嘉敏女士:現任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曾任職中學教師及具多年教授性教育前線經驗。
29/10/2019
1. 引言
當焦慮型情人遇上逃避型情人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6/09/2019
有些情侶明明彼此相愛,卻因溝通模式和情感需要的不同,對彼此造成傷害。兩位心理學系榮休教授金.巴塞洛繆(Kim Bartholomew)與倫納德.霍洛維茨(Leonard M.
親子性教育工作坊2019
張勇傑、熊嘉敏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6/09/2019
明光社分別在8月3日及8月17日舉辦了兩個「親子性教育工作坊」,共有七個家庭參加,父母與子女透過不同的遊戲學習性知識,建立正確的性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