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
贍養費的權與責
夫婦去到離婚的地步,除了以法律途徑終止雙方的婚姻關係及處理子女的撫養權事宜,有部份離婚夫婦同時需要法庭介入去處理贍養費的安排。雖然由法庭頒出的贍養費令受到法例監管,可是拖欠贍養費的情況仍然存在。
家長教孩子做功課時不可說的三句話
相信家長對於教導讀小學的子女做功課一定感受良多,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家長辛勞地督促子女完成各項學習目標,有時難免動了肝火,沒經過思量就說了一些過火的話,令子女做不好功課,又傷害了彼此的感情。本文嘗試分享「三句教子女做功課時不可說的話」,讓大家「口下留情」。
騙徒趨年輕化
疫下也可以活得快樂
疫情下,學童的身、心、靈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家長、學童面對「疫」境時,往往充滿憂慮,擔心學業成績下降、社交能力減弱等等。註冊輔導心理學家莫林天欣博士(林博士)就近年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需要解決人生轉變的問題及挑戰時,若以正面的心態來面對,將是最有效的對策。
疫情下的孩子們
疫情近三年,不少家長和孩子一起經歷難捱的日子。由恐慌地買口罩度日,到長時間的停課、在家工作和學習,昔日家長要搶購平板電腦和鏡頭,到今日可以嫻熟地使用各種即時開會的軟件工具,甚至已懂得用綠幕做背景,這些日子大家都經歷了許多。不少家長被疫情所迫變成了科技達人,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的孩子在疫情下錯過了甚麼,失去了甚麼?
法律以外,還有方法處理離婚糾紛嗎?
離婚令人心傷,如因離婚而對簿公堂令人更心酸。離婚夫婦為了爭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往往聘用律師進行法律訴訟,以為「打官司」可以捍衛自己的利益及討回公道,但「打官司」是否唯一渠道去處理離婚糾紛?又是否用錢(律師費)可以解決錢(贍養費)的問題?
學童壓力
![]() |
|
(晴報.2022年7月14日) |
疫情持續下學童受到不少壓力,有調查以問卷跟進1,501名學童壓力情況,發現9至18歲學童中,有近兩成學童壓力指數高於正常水平,部份人更感到抑鬱及焦慮。部份受訪學童在壓力下感到容易被觸怒、難自律學習,也有的擔心自己會出醜。
莫讓退休成為惡夢的開始
香港人愈來愈長壽,有調查指2020年香港有3,500多名超過100歲的人瑞,但諷刺的是安老政策卻令人愈老愈煩惱!現時香港約有145萬名65歲或以上的居民,而入住各類安老院舍的長者約有59,000人,即佔了65歲以上人口大約百分之四,但輪候政府的津助或合約安老院舍的平均時間長達三年零五個月,與抗戰差不多一樣長!2020年就有超過7,000名長者「等到死」亦未獲安老院的宿位。在沒有足夠的退休保障支持下,祝人長命百歲,若沒有加上身體健康,有樓安居和基本生活保障的話,其實和咒別人「因住最尾幾年」可能差不多。
打仔心理學の打定唔打?
持續的疫情,孩子長時間在家,家長在家工作忙碌,加上香港普遍住所狹小、孩子難教、欠缺支援,家長在管教上容易有衝突及負面情緒,曾於香港城市大學任教輔導及社會工作的資深社工梁林天慧博士,在本社於2022年4月28日舉辦的「明光社25週年呈獻系列:打仔心理學の打定唔打?」網上講座中建議,家長要好好設計生活日程表,為學齡兒童作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