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
2018生命倫理對談 《基督宗教尋珍之旅》
神是偉大的藝術家,我們只要觀看神所創造的天地萬物,便會曉得神是彩繪及雕塑大師,祂所雕塑出來的物品是立體的,還會在地上走動,但我們可以說聖經故事是藝術作品嗎?或許有些人會認為聖經故事只有文學之美,但原來,聖經當中更會出現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4月10日的晚上,何崇謙博士為大家闡釋聖經故事如何充滿藝術性,以及聖經故事的畫作如何充滿神學。
聖經故事的美學與神學

台灣南與北文化出版社總編輯吳信如提到「在基督宗教的信仰中,我們深信上帝才能滿足人類對於『真、善、美』的終極渴望,上帝所造的一切,以及上帝本身就是「真善美」的體現。然而,在基督宗教的教義傳統中強調的是:「真」,也就是追尋上帝的真理。而基督教倫理學所重視的是「善」,如何在地上生活中行出上帝的良善。至於「上帝終極的美」,卻是神學與靈修中較被忽視的一角。」然而,惟有我們認識上帝終極的美,才能對當下那些被扭曲生命價值與尊嚴的「審美觀點」提出反省與挑戰,活出真美善。
在地若天的禮儀

每間教會的崇拜都有一定的程序,只是,走進一些禮儀教會,來自非禮儀教會的信徒會發覺禮儀教會的禮儀似乎多了一點,從走進教堂一刻,有些要點聖水畫十字、又要跪拜聖體櫃,在崇拜過程中,聞著濃烈的香爐,很多人都未必習慣。其實,這一切禮儀都不是虛有形式,每個環節及動作都意欲表達內在的意義,了解這些動作的內在意義,可以讓人更能全心專注在主的身上。
面對苦難:我還能愛神嗎?

名額已滿 多謝支持
慈愛的上主為何容許苦難出現?這問題很早已被人問及,直至如今。當信徒一帆風順,或許還能接受神學上從思辯而來的答案,但當苦難臨到自己身上,我們還能輕易接受神學的解釋嗎?還是頭腦願意,心靈卻不敢相信神愛自己?楊慶球牧師會為大家介紹苦難神學之餘,亦幫助大家面對苦難時,仍可以有勇氣作出繼續愛神的決定。
生育或不生育背後的神學
不少情侶經過戀愛,然後進入婚姻階段,生兒育女及種種與之相關的事情很快會成為他們考慮的問題。當有些夫婦掙扎是否要生小孩時,也有不少夫婦卻因不育而煩惱,甚至希望進行人工受孕。決定或不決定生育,甚或是否進行人工受孕,背後牽涉了種種倫理道德及信仰的關注。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篩選
應否篩選是當前香港社會撕裂的一個重要原因。
明光社17週年研討會 性「別」混亂
自變性人W婚姻權一案起,本港始熱烈討論性別議題。過往社會對性別的理解是簡單易明的,以生理性別(Sex)為界定的準則來區分男與女。
生命在生死的邊沿 —— 一個神學反省
引言
社會抗爭的神學理念── 一些根本的反思
基督教要談社會抗爭,必須弄清楚三個互相關聯的問題:要抗爭的是甚麼?抗爭想要達到甚麼目的?抗爭應該採取怎麼樣的手段?這三個問題之外,我們還要思考:教會這個信仰群體究竟是怎樣生活的?意思是,教會這個信仰群體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她這種生活跟社會抗爭有著怎樣的關係?她這種生活怎樣決定她參與社會抗爭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