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辦亞運與運動真義
在決定香港應否申辦亞運之前,我們應先考慮一個更基本的問題,體育運動的意義是甚麼?相信沒有人反對做運動可以強身健體,但單靠觀賞能否刺激和鼓勵更多市民做運動呢?
在決定香港應否申辦亞運之前,我們應先考慮一個更基本的問題,體育運動的意義是甚麼?相信沒有人反對做運動可以強身健體,但單靠觀賞能否刺激和鼓勵更多市民做運動呢?
面對適齡中學生人口在未來數年將大幅下降,為減少殺校及鼓勵一些受家長歡迎的英中一起參與自願縮班,教育局推動全港十六間開五班的官立名校帶頭參與統一縮班,但受到一些校友代表強烈反對,中西區官中名校英皇書院校友、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在網誌炮轟教局強迫縮班,是剝削無法應付直資名校學費的優秀窮學生的入學機會,
彈性與規條之間存在永恆的張力,為了啟發創意提高效率,必須有足夠的彈性,但由於人性的軟弱,往往令大家傾向定立更多的規條,以防止有人濫權及中飽私囊,結果做成僵化的制度。審計處最近有關直資學校的批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方面的矛盾,甚至風雲變色。
香港人實在逼切需要接受有關死亡的再教育,死無葬身之地固然令人頭痛,而對死亡不恰當的反應,對別人和自己都會帶來不必要的影響,甚至傷害。
若果你問我作為基督徒參與公共事務應該抱甚麼態度,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表裏一致,不要為了達到目的而做一些違背自己信念的事。面對不公義的事,基督徒也會有憤怒的時候,我們可以有自己的立場,反對其他人的意見。但另一方面,我們亦需要有謙卑的態度,承認自己的不足和限制,我們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審判者,只是真理的追隨者,不能自以為是地猜測其他人的動機,並以自己的推測為唯一合理的解釋,肆意侮辱對方的人格。
特首曾蔭權在一個研討會向數百名公務員指出,政府和公務員也要改變,迎合新時代的要求,不能只滿足於現狀。作為一個曾經在政府做過10年的前公務員,我明白公務員在架構和思維上要轉變並不容易。不過,其實現時最需要改變的不是一般公務員,而是特首和他的問責班子。
有報章報道一名市民因為不滿地產霸權操縱港人的衣食住行,決定以個人的力量起革命,上個月開始拒絕幫襯大地產商提供的服務,以光顧小型店舖代替超級市場;以踩單車代替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用手洗衫代替用洗衣機。
施政報告宣佈政府與商界共同成立100億的關愛基金,鼓勵商界積極參與扶貧,也可以引入新思維,令措施更具彈性,為基層市民提供綜援計劃不能提供的支援,並由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出任基金的主席。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與400多名學生真情對話時,有大學生向她訴苦,表示「女朋友話冇樓就唔嫁」,鄭汝樺回應時表示結婚不一定要買樓,否則會「少咗好多選擇,但就多咗好多磨擦」。
若果大學生一畢業或者年輕人一結婚就覺得一定應該買樓,這個想法其實並不健康,因為的確會增加自已很多不必要的壓力,亦令自已未來的發展受到一些不必要的限制。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日前在傳教節,首次公開回應近年接二連三涉及神職人員的性醜聞,他認為事件是出於人性軟弱,不過,教會內仍然有很多忠信、善良的神父,他鼓勵教友繼續為神職人員祈禱,與神職人員合作做好牧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