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

為甚麼我參加保守派教會?

余創豪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博士,專門於心理測量與統計學,亦是同校哲學博士,專門於科學哲學與歷史。現在是夏威夷大學數據科學教授與課程主任。
02/04/2024

有朋友曾經這樣問我:「你喜歡探索,而且具有批判性思維,但為甚麼你一直留在比較保守的教會呢?」說來話長,我嘗試在這裡長話短說。不過,先此聲明,以下的分享純粹是基於個人狹窄的經驗,我絕無意思將自己所見所聞概括到整體。

當信仰不能活出來——日本隱藏信徒的故事

陳永浩博士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08/03/2024

1865年,明治天皇也還未登位,維新也還未開始。在日本九州長崎新建了大浦天主堂,教堂既美觀又新奇,被當地人稱為「法國寺」(因教堂是根據日法修好通商條約而建設,供法國人使用的禮拜堂),這座教堂吸引了不少附近的居民前來參觀。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3年12月)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2/01/2024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基督宗教也有靜觀……我有話說

吳慧華
受訪者:彭順強博士(中國宣道神學院靈修神學講師) || 撰文:吳慧華(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2/02/2021

「靜觀」(mindfulness)[1] 早已深受全世界歡迎,近幾年在香港也不遑多讓,上至成年人,下至小學生,都多了機會參與其中。

殊途同歸的同性婚姻爭取方法

藍俊文
前明光社項目主任
17/09/2015

「全民公投」、「立法修訂」與「司法覆核」(Judicial Review)是世界各地通過同性婚姻的三大途徑,當然每一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以下將會簡單分析數個已通過同性婚姻國家的背景,讓讀者參考,並了解當中相通之處,引以為鑑。
 

文化旅遊的五顏六色

陳永浩博士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17/07/2014

不少香港人也有一個很獨特的習慣:凡有假期便想著「出去玩」!事實上,每年香港人外遊的人次是驚人的﹗一個關於港人外遊的調查顯示,接近八成受訪者(79%)表示過去 12 個月曾離港外遊,遠高於區域平均數(39%)。

對教宗有關同性戀言論的誤解

張勇傑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08/08/2013

天主教教宗在香港時間7月29日,由巴西返回梵諦岡的飛機上,與記者談及同性戀議題,世界各地媒體隨即大幅報道。當中最顯著的標題就是「我憑甚麼去論斷同性戀者?」(Who am I to Judge Gay People)
 

關於同性戀,你要知道的幾個詞彙……

招雋寧
明光社項目主任
08/08/2013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完成巴西行程後,在回程的飛機上回答記者提問。其後,在社交網站廣泛流傳他的一句說話,中譯是「如果一個同性戀者懷着善意去尋求上主,我又憑甚麼審判他呢?」有人單看這一句就誤以為教宗放軟立場,實在是貽笑大方。因為若再細看下去,教宗同時重申羅馬教廷的信仰立場,認為同性戀行為是罪(英文為sinful,並非罪行criminal),但同性性傾向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