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
博彩稅是禍是福?
賭波合法化轉眼已過了20年,最近有行政會議成員提出增加足球博彩稅,但亦有行政會議成員反對,當然,雙方其實主要都是從經濟利益,特別是從稅收作考慮,卻忽略了賭風熾熱對社會和市民會帶來的影響。從社會政策的角度來看,賭博是無法完全禁絕的,而在自由社會一些行為若果沒有即時和明顯的嚴重傷害,一般亦不會一刀切禁止,因此,不少政府會禁毒但不會全面禁煙,以免市民有太大的反彈、以及助長了非法活動的大幅增加。
當馬會九成投注都在網上時
馬會上月發表年報,其年度投注額高達2,900億元,本來這不是新鮮事,上年度疫情仍然有反覆,部份時間停課停學,但馬會安排的賽馬活動未有停止,外國的大賽因為當地以「與病毒共存」為原則,轉播外國大賽又沒有太多停辦,此消彼長下投注額不跌反升,馬會再次跑贏大巿,並不希奇,也不是第一次。反倒有些現象,我們要留意,因為這預視著未來一些馬會賭博策略的改變。
雙重標準
馬會和政府的真實謊言——不鼓勵賭博政策
馬會在惡劣的經濟環境之下,今季一開鑼投注額便破紀錄達14.4億元。上年度總投注額亦再創新高達2,797億元,為政府提供的博彩稅和慈善捐款接近300億元。若果賭博是一盤生意,馬會可說是逆市奇葩,屢創佳績。問題是,賭業興旺對香港來說是真的值得高興的事嗎?
長期以來,政府縱容馬會是有目共睹的,過去一年變本加厲。例如宗教聚會因為在政府眼中沒有實用價值,因此到現時仍是受到差別對待,只能獲得連幼稚園都不如的待遇,只准許場地容量一半的人數參與聚會;遊行示威就算幾個人亦無法舉行。
重大籌碼
豈能輕看熾熱的賭波之風
賭波合法化近二十年,自馬會開設賭波項目後,當年社會關注究竟有沒有人因為沉迷賭波不能自拔,又有人質疑讓人在馬會賭波,是否就能解決外圍賭博問題,到了今日,不少戒賭機構已經發現一些個案,當事人在賭波合法化後才開始在馬會賭波,亦坦承先賭馬會,之後才賭外圍波,可見兩者並不存在所謂的「競爭」,甚至因著兩邊賭波項目的不同性質,賭徒索性兩邊也下注。
疫情下不宜賭博
暑假馬照跑?
![]() |
馬會新招
![]() |
北角投注站內設冰室 馬迷指觀賽更有氣氛 |
(東方日報.7-11-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