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組2019 —— 第十回 :《淪落人》

活動取消
活動取消
《星聲夢裡人》- 夢想與愛情的追尋與取捨
香港的貧窮問題嚴重,影響的不單是成人,甚至是他們的下一代,也就是所謂的「跨代貧窮問題」。兒童及青少年可能因為家境有困難而缺少接觸社區的機會。為此,一向關注城市中的貧窮人和基層需要的城市睦福團契於2010年開展「師友計劃」,鼓勵弱勢社群的兒童規劃未來、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及自信,確立自己有能力為夢想而逐步前行,至今已有八百四十多位兒童及青少年受惠。
筆者有機會和朋友們看《哪一天我們會飛》的謝票場,這場次是預先公告時間的,好讓大家買票去一睹三名年青演員的風采。這場謝票場全院滿座,觀眾反應亦很好。當編劇陳心遙問在場觀眾如果自己是如主角余鳳芝,會挑與蘇博文還是彭盛華? 很有趣,有九成半觀眾表示會挑與蘇博文一起! 可能是因為受他默默為余付出所感動吧。
早前,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Sandel 訪港,在中文大學演講,題目是What Money Can’t Buy,座無虛席。在香港這個以利字掛帥的城市,近年來很多知識份子及年青人都反思金錢是否萬能這個話題,有大學畢業生寧願拋棄高薪厚職,回歸大自然,做個農夫,為的是實現兒時夢想,亦有人醫科畢業,卻去做個藝術家。
星聲夢裡人是一部於2016年上映,製作極為出色的美國愛情歌舞片,不但以精彩的拍攝手法及悅耳歌曲吸引著觀眾,電影中的男爵士樂鋼琴手Sebastian與女演員Mia的感情、追尋夢想的矛盾與故事的結局,更曾引起了一眾網民的熱烈討論。期待一起欣賞,並一起暢談音樂劇、歌舞片及本電影的訊息與感受。
關於電影獎項: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早前發佈調查指高小學生最希望做明星,運動員和遊戲設計師,亦有想成為Youtuber、網絡紅人等。當中男生最想成為遊戲設計師,女生則最想成為明星;調查發現他們同時估計父母希望他們成為醫生、律師或老師,即傳統的專業人士。於是負責調查的機構呼籲家長及老師為兒童安排大量擴闊眼界的機會,陪伴他們認識及接觸不同類型的活動云云。
《生命倫理對談》電影人生系列 第二回
(講員:王礽福│宣道出版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