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配套與加強教育更重要

11/04/2024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邀區議員參與先行先試問卷調查  卓永興:更客觀蒐民意

  (明報.10-4-2024)
 

護垃圾徵費  前官員紛發聲回應爭議  黃錦星稱民意撐  區詠芷倡遵習「綠水青山」論  李家超:試行後再部署

  (明報.10-4-2024)
 

近日有人炮轟垃圾徵費是「當年由激進反對派提出」,先行先試的「亂象」反映香港社會還沒有準備好推行,建議政府考慮押後或叫停計劃,近日亦有不同的消息在吹風,令人感到政府雖然表面繼續先行先試計劃以及做問卷調查,暗地裡已為擱置計劃預備下台階。垃圾徵費已討論多年,若果今次再擱置,恐怕只會像開徵消費稅一樣,最後不了了之。一直以來,垃圾徵費出現的亂象不是徵費問題,而是官僚問題。多個月以來,市民見到的就是官員閉門造車,根本從來沒有詳細了解前線在執行時面對的困難,為甚麼在制定計劃的時候,不先做問卷調查,了解前線執行人員、受影響的街坊、不同類型樓宇的管理公司、甚至「三無大廈」的業主和租客等等的意見,當要用指定垃圾袋時會出現甚麼困難,以及可如何解決?

其實整個計劃的成敗不在於市民是否願意使用指定收費垃圾袋,而在於政府能否妥善做好垃圾分類和回收,以及在環保教育上能否令市民大眾願意主動支持及監察其他人有沒有故意違規。若果垃圾分類的回收箱能夠十分方便市民,甚至有獎勵,以及真的做到循環再用,讓市民知道廢紙和膠樽等結果不是同樣運往堆填區的話,其實在多年環保教育下成長的一代,誰說他們不會愛護地球呢?就算有些市民仍然十分抗拒,但正如當年實行禁煙區一樣,起初亦有不少人認為積習難改,難以推行,但結果今日不是很成功嗎?大家已甚少見到有人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商場食肆明目張膽地違規吸煙,當愈來愈多群眾認同一些理念,他們就會成為最有力的執行者,用他們的手、口和眼神也可以令人更明白垃圾不分類和違規處理垃圾,其實和亂拋垃圾沒有太大的分別。亡羊補牢未為晚也,源頭減廢和循環再用應是未來推動環保的兩個最主要目標,若能加上轉廢為能,便更有利於地球可持續發展的條件,而市民要付出的垃圾袋費用也會愈來愈少。希望政府官員不要再閉門造車或自我感覺良好了,若真的以結果為目標,請不要再將焦點放在徵費,而應在於同心為香港和下一代打造更優美的環境。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