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通識」、「教育」看「工作影子計劃」
筆者作為在香港接受教育的一份子,感到香港的教育模式太側重專科知識的訓練,令學生對身邊的人和事缺乏關心。其實大學一年級的課程與高級程度會考的範圍有很多重疊的地方,因此高中專科課程確實有被簡化的必要,以換取空間擴闊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更加關心身邊的人和事。
 
筆者作為在香港接受教育的一份子,感到香港的教育模式太側重專科知識的訓練,令學生對身邊的人和事缺乏關心。其實大學一年級的課程與高級程度會考的範圍有很多重疊的地方,因此高中專科課程確實有被簡化的必要,以換取空間擴闊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更加關心身邊的人和事。
 
十月初有機會看到即將上映的電影《奇異恩典》,今年是馬禮遜來華200周年,亦是英國廢除奴隸買賣200周年,在這個特別時刻,欣賞這套電影,來得特別有意思。這齣電影雖然沒有強勁的卡士,但卻能激勵人心,令人對生命充滿盼望及熱誠,更能激發人內心深處那份久違了的惻隱之心。
「檀島灘岸,點點燐光,豈能及漁燈在彼邦?」──少見的港式懷鄉歌曲;訴說著一個窮乏但迷人的年代。這幾只求一餐温飽的逃難年代;公共房屋內孩子交託彼此照顧、山寨廠內工友互換悲喜、涼茶舖內街坊的歡愉和「麗的呼聲」更永不寂莫—獅子山下,這是一個艱難卻有情的年代。
 
基督教的核心價值是愛,我們如何能將這份愛傳遞到社會?以前,當宣教士來到香港傳教,他們透過派奶粉、辦學、提供醫療及社會服務將主的愛實實在在地表現出來。今天,這些服務大部份都有政府負責或資助,教會在這方面的重要性逐漸減少,那麼,教會及信徒是否有其他更有效的渠道去彰顯基督的愛呢?
 
隨著政府「整筆過撥款」及停止對社福機構資助的行動,令機構資金漸見緊絀。政府批核社會服務資源時又以市場價值作考慮,同類服務間出現惡性競爭,各機構變為競爭對手。機構以苛刻的條件僱用短期合約員工,削弱了整體士氣。
專業=中立?
中立=服務對象為先?
專業究竟是甚麼?當聽到某些大律師千方百計找著程序上的一些錯誤,令法庭放走一個明明證據確鑿的犯人,大律師卻以這是遊戲規則而表現得心安理得,甚至沾沾自喜,心裏總感到慼慼然!當然,在能力上自己沒有當大律師的條件,但在心理上,自己亦不能接受法律為成為了不是伸張正義,而只是鬥智鬥力(財力)的遊戲!
|  | 
去年四月一日,一代巨星張國榮從文華東方酒店一躍而下。自此,本來以開玩笑為樂的愚人節即被賦予南轅北轍的意義;對中、港、台、日等亞洲地區的華人來說,這娛人娛己的節日蒙上了淡淡的哀愁。
作為一代偶像與影帝,張國榮對演藝界的貢獻,毋庸置疑。筆者雖不算是他的忠實歌迷,但對其動聽的歌聲、精湛的舞技及演技,仍甚表欣賞;只是對於巨星自我結束寶貴生命的選擇,無論基於甚麼原因,恕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