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恩典》看香港教會的社關工作

傅丹梅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27/10/2007

十月初有機會看到即將上映的電影《奇異恩典》,今年是馬禮遜來華200周年,亦是英國廢除奴隸買賣200周年,在這個特別時刻,欣賞這套電影,來得特別有意思。這齣電影雖然沒有強勁的卡士,但卻能激勵人心,令人對生命充滿盼望及熱誠,更能激發人內心深處那份久違了的惻隱之心。尤其是當近期看到一些報章雜誌圖文並茂地刊登某藝人在家昏迷送院,躺在擔架上的「病容」,早前更有人到她的病房偷拍,以便做獨家報導的事件作比照,看見香港的傳媒淪落至此,更覺主角韋伯霍斯那種悲天憫人,對動物及人的尊重特質的難能可貴。
 
故事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內容主要圍繞主角韋伯霍斯William Wilberforce及他的好友威廉畢特William Pitt如何聯合其他有心人,包括曾經是王子的黑奴奧魯達艾基諾,如何堅守信念,以專業的知識及策略,最終成功廢除奴隸買賣,使奴隸重獲生命的自主權。
 

香港教會的社關情況

透過韋伯霍斯整個廢奴行動,或許可以給香港教會及信徒一些鼓勵及啟迪。基督教參與社會服務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透過辦學、贈醫施藥及其他慈善服務將主的愛實實在在地表現出來。至於一些有關倫理道德的議題,教會及信徒的參與相對較少及顯得不積極,較突出包括98年的「陳健康」事件,99年的居港權,03年反對賭波合法化,05年反對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等等。此外,教會及信徒的參與亦較為事件性,當有觸目事件出現時,大家便一窩蜂地湧去關注,但缺乏長期持久的關心及參與。例如,香港自99年開始面對賭波合法化的爭議,最初教會皆會動員信徒反對,參與簽名聯署、遊行、遊說等,01年高峰時,曾經有3600人參與遊行,可是,到了2003年7月9日立法會進行投票那一夜,立法會外卻只有寥寥數十人,最後,以30票對24票,5票棄權通過賭波合法化,法例通過後,關心賭波及賭風的人亦越來越少。
 

社關需要有同路人

韋伯霍斯之所以能達至成功,並非他個人的成就,而是需要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盟友的支持與配合。從他們成功,我們看到許多才幹在不同人身上發揮、彼此分工合作的美麗圖畫。韋伯霍斯於1787年第一次提出禁止販賣奴隸」議案,當時當然沒有人理會他,之後在1791、1792、1793及1796先後提出不同的修定法案,仍以失敗收場,事件的轉機在熟悉國際海權法的律師占士史提芬提出以「禁止懸掛中立國旗法案」取代「外國奴隸法案」的做法,因為廢除奴隸買賣法案直接牽涉許多議員和有錢人的利益,加上法國大革命的因素,使法案連連遭到否決,因為當時正值英法交戰,公海上的船隻唯有懸掛中立旗才可免於被搜查,中立旗就是奴隸船的庇護,於是,他一方面著書《戰爭的假象》The War in Disguise披露這些懸掛中立旗的船隻也有供應糧食及武器給法國的事實,骨子裏他們知道,一旦斷絕奴隸船的來往,堵住這個龐大的財政收入,奴隸商便無利可圖,接下來的阻力便會大大減少。為了減低反對陣營的戒心,他們選擇由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議員提出該法案,到反對派大將發現事有蹺蹊時,已經到了投票的時刻,最後,法案輕易通過了。原來有熟悉法律的人材非常重要,韋伯霍斯非常幸運,他除了有律師史提芬的支持,還有一位擔任首相的好友威廉畢特,在背後默默地支持他,使他在政途上,無往而不利。香港教會要有效推行社關工作,除了有心外,還需要有好像史提芬及威廉畢特這樣的同路人,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及地位,制定適當的策略,才能事半功倍。
 

社關需要有勇氣

昔日,韋伯霍斯及他的朋友們不畏強權,以無比的堅毅及不掘不撓的精神迎接挑戰。廢奴在200年前的社會幾乎完全不可能,因為背後牽涉太多人的利益,但他們沒有因此氣餒,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繼續為解放黑奴而努力。今天,面對有關同性戀及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的爭議,大家是否能有這份勇氣,提出一些真確的訊息,例如,同性戀是可以改善的,結果被人冠以無知、歧視的名銜。同性戀倡議組織強於用棒打出頭鳥,以抹黑、諷刺及醜化的方式對付一些重要的對手,在公共空間以一些不盡不實的資料,以想當然的方式將一些你沒有說過的話當成是你說的(Put his words in your mouth),令您百辭莫辯。而在這個自由主義及個人主義高漲的年代,要討論各種倫理道德的議題,肯定不會討好,更多會成為眾矢之的,被「天下圍攻」,在行動中會舉步維艱,冷不防更被人冠以「道德塔利班」的稱號,引致在這個多元社會中出現的一個怪現象,就是各人可以無憑無據各說各話,而有立場的反而不敢說話,因為,沒有多少人能承受「千夫所指」及「道德佬」的壓力,大家都只會選擇息事寧人!但是,因著我們的良知,我們卻又無法對那些不公義的事視若無睹及保持緘默,其實我們一方面毋須壓制別人的看法,但另一方面,我們有責任提出我們的看法及事實,讓公眾可以有所分辨及選擇。
 
我們相信,香港仍有很多好像韋伯霍斯及他的朋友般不怕艱辛的教會及信徒,隨時願意起來為主發聲,誠如昔日威廉畢特向韋伯霍斯提出挑戰「您想用您的聲音去讚美神抑或改變世界」,最後,他兩者兼得。
 

結語

200年前,韋伯霍斯及他一班朋友以他們的生命及專業知識改變了當時被社會普遍接受的價值觀「人=貨物」,今天,社會上是否有些被普遍接受但卻扭曲人性的價值觀,正等待一班有心志和專業知識的人,靠著神的《奇異恩典》,扭轉局面。假如您仍未想到,不如先到電影院欣賞這套電影,可能會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