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搵食」最重要?!
「為兩餐乜都肯制前世,撞正輸晒心翳滯無謂,求望發達一味靠搵丁,鬼馬雙星綽頭勁。」[1] 一首對生活在70年代的香港人來說,絕不會陌生的經典流行曲,道出當時的社會狀況,為求「搵食」,心願「發達」,似乎是一般人核心的追求目標。
「為兩餐乜都肯制前世,撞正輸晒心翳滯無謂,求望發達一味靠搵丁,鬼馬雙星綽頭勁。」[1] 一首對生活在70年代的香港人來說,絕不會陌生的經典流行曲,道出當時的社會狀況,為求「搵食」,心願「發達」,似乎是一般人核心的追求目標。
最近看過兩套很有誠意的電影,《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記》,故事中的主角分別是記者和教師,作為曾經做過記者、教師、亦做過編劇、同時又是家長的我,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首先向這兩套電影的編劇和全體工作人員致敬,因為兩套電影都有力地揭示了令人痛心的社會問題,無論由小學生到長者,人生在不同的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有些是由家庭造成的,愈親近的人對我們的影響愈大;有些是社會制度的問題,不公平和不公義的制度可以摧毀很多人的夢想。而作為所有可能影響其他人的福祉、甚至命運的角色,無論是教師、家長、或者編劇和記者,有時都會感到很沉重,特別是當我們無法及早發現及阻止一些悲劇出現;有一種知道問題卻無法改變的無力感;或者說了一些不合宜的說話,對其他人產生了負面的影響,造成令自己追悔莫及的傷害!
英國的天氣,對香港人來說,應該是既陌生又新鮮的體驗。夏天日長夜短的情況,更是叫人稱奇。嘗試在網絡搜尋「日長夜短」,竟然發現香港天文台也製作一段動畫短片簡介這現象。
(時代論壇.1-8-2023) |
香港人愈來愈長壽,有調查指2020年香港有3,500多名超過100歲的人瑞,但諷刺的是安老政策卻令人愈老愈煩惱!現時香港約有145萬名65歲或以上的居民,而入住各類安老院舍的長者約有59,000人,即佔了65歲以上人口大約百分之四,但輪候政府的津助或合約安老院舍的平均時間長達三年零五個月,與抗戰差不多一樣長!2020年就有超過7,000名長者「等到死」亦未獲安老院的宿位。在沒有足夠的退休保障支持下,祝人長命百歲,若沒有加上身體健康,有樓安居和基本生活保障的話,其實和咒別人「因住最尾幾年」可能差不多。
與一位台灣朋友分享了較早前寫的一篇文章〈耶誕節平安夜〉。
《機器人即將搶走你的工作:影響全球數十億人的7大自動化技術發展,現在開始重新定義工作目的,幸福慢活》
(Robots Will Steal Your Job, But That's OK: How to Survive the Economic Collapse and Be Happy)
「截稿日期還有一段時間,一天前下筆便好了」,「遲到沒有關係,等一下再出門」;「賬單未到期,到期再算。」;「等一下再收拾雜物吧。」這一下,可能已經是半年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