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
當我們早已用MP3等串流音樂取代了曾被MD衝擊仍不倒下的CD時,想不到早已被遺忘、幾近消失的黑膠,竟再一次備受追捧,在市場上穩佔一席。
我並不是黑膠迷,但對黑膠卻有一些情意結。
當我們早已用MP3等串流音樂取代了曾被MD衝擊仍不倒下的CD時,想不到早已被遺忘、幾近消失的黑膠,竟再一次備受追捧,在市場上穩佔一席。
我並不是黑膠迷,但對黑膠卻有一些情意結。
自從年初得悉心愛的小狗患了肝病後,我們都經常在「家庭成員」群組內更新小狗的病情。直至三個月前,醫生暗示現階段小狗最重要的就是「快樂」,可以吃少少炒蛋等等這些肝病狗不應該進食的食物。經過一輪飲食和藥物調校後,小狗病情曾經穩定下來。可是,不久病情急轉直下,我們追問醫生,他可能因怕我們難以接受,始終不願意告訴我們應以月或周來預備牠的離開。
在當代社會,大學排名幾乎成為所有持份者的共同追求。對大學行政人員而言,高排名反映出學校的知名度與資源;對教授來說,更多的論文與引用往往直接關乎升遷與江湖地位;對學生與家長而言,能夠進入排名靠前的大學是光宗耀祖。對政府來說,本地大學排名是政績的一部份,例如今年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強調:「香港是全球唯一擁有多達五所百強大學的城市。」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命記八3下)這是主耶穌曾引用過來對應來自撒旦的試探。那「女人」活著呢?她們當然也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話,但同時,也可能要附帶她們彼此的「說話」。
之前寫過有關衣食住行,思考字詞本身排序是否有著其優次先後,還是會因著環境不同而有所改變。但生老病死,就有著其順序的意義。生與死肯定是放在最先及末後。除非是基督信仰中,主耶穌曾說過的:「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就是先死而後生及重生的概念。當然,不涉及信仰,人的生與死也是注定的,但老與病卻並不是必經。
人工智能伴侶導致悲劇
近年來,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的普及化同時帶來希望與憂慮,這些系統具有對話功能,聊天機器人被設計成平易近人,說話沒有批判性,能夠為用戶提供情緒上的支持,甚至輔導。對許多人而言,聊天機器人是一個安全空間,人們可以毫無顧慮地提出問題、練習語言,或嘗試梳理個人困惑。
最近和家人在一次遊輪旅行中,偶爾地發明了一個形容詞,它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用在甚麼事情或東西上都十分貼切和適用,絕對是「百搭」詞。
來英國前,最熟悉英格蘭的超級足球聯賽,簡稱「英超」,它是舉世矚目的比賽,也是現代職業足球比賽的典範。足球比賽基本上每隊是11人的,整隊的表現至關重要,決定了球賽勝負,每個球員的表現會影響其他10個隊友。而且,球迷的參與度也十分重要,精彩、緊張和扣人心弦的球賽會叫球迷如痴如醉。
隨著人工智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一種新的不對稱正在人類社會逐漸浮現,那就是科技階級分化(technological stratification),這是指科技不再是全民賦能的工具,反而把社會劃分成被動的消費者與主動的掌控者。令人驚訝的是,這種現象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富有遠見的英國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