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美好回憶之地
筆者與丈夫在台灣觀看了新海誠的《鈴芽之旅》。故事內容令人深思,在此,筆者不想劇透,建議大家自行觀看。然而,在故事的中不斷地重複出現這樣的情節:當廢墟漸漸被人遺忘時,便會導致「蚯蚓」的出現引發地震。
筆者與丈夫在台灣觀看了新海誠的《鈴芽之旅》。故事內容令人深思,在此,筆者不想劇透,建議大家自行觀看。然而,在故事的中不斷地重複出現這樣的情節:當廢墟漸漸被人遺忘時,便會導致「蚯蚓」的出現引發地震。
最近一位YouTuber廣播了一連六輯關於中國人劣根性的系列,名為「為甚麼中國人愛……」,他先後討論了中國人不同的詬病,例如侵權抄襲、文化自大、虛偽、泛道德主義、缺乏常識。
最近在我和家人的生活圈子中非常流行一句說話:由邊個嚟埋單?
個人臉書(facebook, fb)賬戶不經不覺已開啟了15年。首數年,只是用作登記一些網絡小遊戲,給當時還年幼的女兒們消遣一下。到2011年才開始發帖留言,與友人分享一下生活逸趣及相片。每帖子的讚好(like)或回應,一般都不超過二、三十。
筆者在台灣房子的租約4月底就會完結,因此,需要重新再找房子搬家。眼看搬遷的時間已迫在眉睫,理所當然要做的就是找房子解決住屋問題。可是,在找房子的過程中卻困難重重,更遇上很多不愉快的經歷。
最近筆者一口氣參觀了八間香港博覽館,包括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M+博物館、北角油街、藝術館、歷史博物館、科學館、文化館、海防博物館。每間博物館都各有特色,令人目不暇給。不過,文人總喜歡在雞蛋裡挑骨頭,否則我又怎會找到那麼多寫作題材呢?
沒想到香港人如此長久懷念藝人張國榮,我特別印象深刻他的一首歌《有誰共鳴》:
「抬頭望星空一片靜
我獨行 夜雨漸停
無言是此刻的冷靜
笑問誰 肝膽照應
離開香港四年多,似乎是愈走愈遠。
去年在台灣,曾兩度買了機票,訂下防疫旅館,期盼回港與家人、朋友相聚。無奈,一次因香港疫情爆發,另一次因女兒核酸檢測(PCR)「呈陽」,最終未能成行。
在圖盧茲常刮起強風,現在冷天真是感到風蕭蕭兮易水寒。我在黃昏默觀,看著日影西斜,雲隨風舞,變化萬千,夕陽餘暉下思念我親愛的姑姐,她近日忽然在沉睡中離世了。在黯然神傷之餘,再勾起自己爸媽離世的傷口,有數天墮入失落的情緒中。正如一位弟兄的安慰,我們已離世的親人雖然現在只能活在我們的懷念中,但他們許多榜樣是會持續的活在我們一輩子的生命中。
來台灣生活了差不多半年,很多時都會感受到台灣人熱情友善的一面。上個月底,筆者感染了新冠肺炎,並有長新冠的後遺症。因為沒有健保,筆者在台看醫生是需要自費(即用非國民的醫療價錢付款看症)。對於筆者來説,雖然不是超級昂貴的費用,不過也算是價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