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是聖地與和平之城嗎?
一些評論家認為以巴衝突是屬於政治鬥爭,但亦有論者認為宗教問題在雙方角力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筆者傾向後一種說法。
一些評論家認為以巴衝突是屬於政治鬥爭,但亦有論者認為宗教問題在雙方角力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筆者傾向後一種說法。
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戰事持續升溫,世界民意趨向兩極化,同情巴勒斯坦陣營的認為當今的危機是以色列長期壓迫巴勒斯坦的惡果,例如美國哈佛大學有34個學生團體發表聯合聲明,指出以色列是這場慘劇「唯一的罪魁禍首……今天的事件並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在過去的20年裡,加薩走廊的數百萬巴勒斯坦人被迫生活在露天監獄中。
引言
請各位讀者想像以下的假設情況:「一所大學校長向所有員工宣佈:追求真理是至高無上的學術使命,從今天開始,所有教授在每學期只需要教一門科目,其餘時間都是用來從事研究,大學會在財政上無限量地支持所有研究項目,你需要多少經費,大學都可以支付。」
引言
先此聲明,這是一篇隨想式的散文,而不是結構嚴謹的論文。筆者想帶出來的主題是:我喜歡採用科技,但不是科技主義者,我認為在有些情況之下,傳統的做法比起高科技會更加事半功倍。
哈佛大學巨星隕落
引言
開放人工智慧喪失了誠信嗎?
最近一位YouTuber廣播了一連六輯關於中國人劣根性的系列,名為「為甚麼中國人愛……」,他先後討論了中國人不同的詬病,例如侵權抄襲、文化自大、虛偽、泛道德主義、缺乏常識。
最近筆者一口氣參觀了八間香港博覽館,包括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M+博物館、北角油街、藝術館、歷史博物館、科學館、文化館、海防博物館。每間博物館都各有特色,令人目不暇給。不過,文人總喜歡在雞蛋裡挑骨頭,否則我又怎會找到那麼多寫作題材呢?
今年3月,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 發表了一份名為 《追踪關鍵技術》的研究報告,該報告顯示,在未來幾十年推動創新、經濟增長、軍事實力的 44 項技術中,中國在 37 項上贏了美國,這包括了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生物技術、先進製造技術、量子技術,美國僅在七項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和創新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