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反思 (偶像與教會)
「注目看耶穌,定睛看耶穌,謙卑親近主,跟著祂同步,跟著祂同步。」
(詩歌《注目看耶穌》的歌詞)
「注目看耶穌,定睛看耶穌,謙卑親近主,跟著祂同步,跟著祂同步。」
(詩歌《注目看耶穌》的歌詞)
「在神的國度裡,有權柄和能力,不憑血氣,不憑勢力,單單倚靠主聖靈。」
(詩歌《願祢國度降臨》的歌詞)
「活著為要敬拜祢,活著為要全心來愛祢,永遠住在祢殿中,昔在今在永在的主,我愛祢。」
(詩歌《活著為要敬拜祢》的歌詞)
「我要看見,我要看見,如同摩西看見祢的榮耀,我要看見,我要看見,這世代要看見祢榮耀。」
(詩歌《我要看見》的歌詞)
起初,不同民族都相信有超越人類的神祇存在。他們自然地為不同的神祇高歌獻祭,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其中「頌」有某些部份便是關乎神明及祭祀的樂歌;[1] 1929至1937年間出土的烏加列文獻,亦記載了歌頌迦南神祇的相關資料。
又是不同地方,不同用語的問題。香港所稱的「聖誕節」,來到台灣就成了「耶誕節」。「聖」與「耶」之別,究竟哪個比較好一點?
耶穌會怎樣做(What Would Jesus Do,簡寫:WWJD)是基督徒討論如何回應當代問題時,常常喜歡引用的思考方法,究竟耶穌基督面對我現時同樣的處境,祂會怎樣做?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不過,令人頭痛的是同樣的問題,有時不同的教牧、信徒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暴力就是其中一個十分吊詭的例子。
在以往的世界,「行」很多時主宰了人的生活:一個人「不良於行」,不僅反映身體的狀況,更影響日常生活。而「遠親不如近鄰」同樣也反映出距離與人們生活相處中的微妙關係。
當社會出現不公義而政府視和平抗爭「冇到」時,究竟信徒能否基於社會公義,以武力回應制度的暴力?筆者不相信那些支持基督徒可以動武的人都是冷血或沒有愛心之人,當中有些人正正因為很有愛心,看見別人受苦而感到痛心,才希望為自己或身邊的人抱打不平,伸張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