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的勇氣
![]() |
|
(ELLE.2022年1月13日) |
ViuTV推出新女團,其中一位成員,有關她的話題往往都圍繞在她的年齡上,因為她已經35歲,相對其他年輕的成員,她明顯成熟得多。她努力實踐夢想的決心成功打動了不少市民,尤其是女性,有的更成為她的「粉絲」,繼續為她打氣。
![]() |
|
(ELLE.2022年1月13日) |
ViuTV推出新女團,其中一位成員,有關她的話題往往都圍繞在她的年齡上,因為她已經35歲,相對其他年輕的成員,她明顯成熟得多。她努力實踐夢想的決心成功打動了不少市民,尤其是女性,有的更成為她的「粉絲」,繼續為她打氣。
ViuTV在2021年推出的第四季《全民造星》節目,開宗明義以選拔女團成員為目標,吸引過千名女性報名參加,最後選出96位參賽者進行比賽,並於聖誕日進行總決賽,獲得冠亞季軍的三位參賽者在「專業評審」及「全民投票」項目中都獲得佳績,可見她們的表演深得評判和觀眾的喜愛。
最近Mirror樂隊的爆紅,使人不禁反問:為何一樂隊可以忽然有這樣的魅力?這現象如何反映了人性的本質?
本地歌星、歌唱組合等偶像近來又開始紅了起來,人們瘋狂的去追星,炒賣演唱會門票、凌晨到商場「霸個好位」等第二天偶像的出現……這些情況彷彿在香港已很久沒出現了。但為何現在又會再次出現?現在的「星」與以往又有甚麼不同?他們是如何被捧出來的?時代的轉變,我們可以留意兩方面的演化:媒體與文化,它們的改變令造星文化的「主動權」也改變了。
追星是不同年代不同粉絲的集體回憶,不過,對於信徒來說,將某些藝人捧為偶像是十分敏感的事,當情不自禁受其吸引時,心裡或許會有些歉疚。利未記二十六章1節說:「你們不可做甚麼虛無的神像,不可立雕刻的偶像或是柱像,也不可在你們的地上安甚麼鏨成的石像,向它跪拜,因為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有留意娛樂圈嗎?近日最吸睛的兩件事:1. 《全民造星1》的冠軍姜濤生日,其支持者在銅鑼灣無處不在、無孔不及地賣廣告,香港人從此將銅鑼灣命名為「姜濤灣」。2.
![]() |
|
(文匯報.2021年1月20日) |
近年香港的娛樂圈被形容為星光黯淡,各大公司未有培育新一代的歌手和藝人。不過不少香港人卻去了內地、韓國等地方做練習生,參加選秀節目,甚至於當地出道成為藝人。韓國、日本、甚至內地均透過網絡來進行偶像行銷,吸引世界各地的粉絲來支持。這「圈粉」(成為偶像的粉絲)的過程是怎樣產生的呢?這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潮流,帶來甚麼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