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3年3月)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同性婚姻/同性伴侶結合:
關心不代表認同,接納不等於支持,對於同性戀這個敏感的議題尤為適用。同運其中一個常用的手法是訴諸感性,以一些令人同情的故事去打動其他不了解詳情的人,不過,當中不少事例其實都是有特定的時間和地域背景,而並非普世性的、更加不是香港的實況。
同運喜歡將同性戀者類比為過往備受欺壓的黑奴和受不平等對待的婦女,強調他們在一些極端和專制的國家被迫害、甚至有生命危險。但現實是當中不少例子已經是歷史往事,或者被迫害的對象其實還包括許多不同政見和宗教信仰的異見人士,而不單是同性戀者,反而在一些通過了性傾向歧視條例的國家,不贊成同性戀的人才是被逆向歧視和懲處的對象。
現時在香港,同性戀者要相愛、同居、成年人之間要進行高危的肛交行為,已經不是刑事罪行,政府不會亦不能禁止,他們又可以公開集會、遊行、結社、出版、成為專業人士、高官、參選議員、拍電影、創作音樂及話劇、以及在網上公開醜化反對同運的人士、甚至闖入教堂和他人辦公室搗亂而沒有被檢控,在香港往往是同運團體滋擾他人,而不是反對同運的人士故意滋擾同性戀者。
香港同性戀社會運動在2019年可謂「大豐收」,先有一單又一單就同性伴侶權益的官司勝訴,政府又「出口術」表示遲早會有同性婚姻,平機會主席朱敏健亦表示會著手處理不同性傾向人士的平權的歧視情況。同運又成功運用大學資源做大規模問卷調查,營造社會「非常支持」同性戀社會運動和同性婚姻的假象。
2019年是充滿新鮮議題的一年,台灣成為亞洲首個出現同性婚姻的地區,一開始便有過百同性伴侶登記結婚,不過不足一年就有離婚個案出現,可見所謂同婚全屬政治議題操作,但同時內地有官員在民法諮詢時「漏口風」,稱收回的諮詢中不少人談及同性婚姻,深信亞洲將會有更多國家和地方將用不同的方法令同性伴侶得到實質或者疑似婚姻狀態的權益。
10年前明光社翻譯了美國阿蘭.西爾斯和克雷格.奧斯頓合著的《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告訴大家當前宗教及言論自由所面對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