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起小生命的流逝
燭光網絡 63期 (p.4)
年青人渴望被愛,與情侶拍拖,容易難敵情慾試探,發生性行為後懷孕的情況屢見不鮮。部份年青人由於年紀太小,未有經濟能力,最終以墮胎來解決問題。我們透過外展社工的幫忙,訪問了兩位曾在局中的年青人,了解一下他們的想法。
寧累自己一世,唔累個仔一世
「小恩」(化名),十八歲,個子小,健談,曾墮胎2次。
第一次墮胎經驗發生在16歲,那時小恩懷了雙胞胎。小恩有找朋友傾訴聽取意見:「他們建議我將孩子生下來,但我認為他們沒有想過有了孩子之後的責任是長遠的……」小恩認為自己未有經濟能力,亦怕自己未能教好孩子。
「自己以前很頑皮,亦擔心孩子將來也會很頑皮……怕自己會累了他。」小恩的媽媽得悉此事後,雖不贊同她將孩子生下來,但仍將孩子的「生殺之權」交由她自己決定,最後雙胞胎在墮胎之前已胎死腹中,對小恩的影響較大的倒是第二胎。
面對第二次意外懷孕,小恩不敢再寄望朋友可分擔煩惱,怕被朋友說「抵死」,只和知己、社工和家人商量。「這是一個更不開心的經歷,因為是自己決定……對於第二胎,當我看到孩子在肚中健康長大,有心跳,而他的生死權卻在我手中,我的心就會覺得很複雜──親手將一個健康的骨肉送上手術室,感覺得難受。」她眼泛著淚光。
「其實我想要,但男朋友唔想要,於是我都唔會要──我曾經跪在床邊求他,讓我將孩子生下來,但無論任何人說什麼都好,男朋友說不生就是不生。」小恩的感情強烈地依附在男友身上。兩次的墮胎,令小恩有很深的感受。到今日,她仍很掛念腹中的孩子,情緒很容易就會受到牽動。
「孩子在肚中的感覺,只有自己知……現在,每當聽朋友講有關嬰兒的事,都會想哭。」回想前事,小恩會責怪自己當初何以不做好安全措施。「對女孩子來說,要懂得保護自己。性行為時,覺得開心,什麼都沒所謂,但事後回想,就會覺得自己好傻好蠢──女孩子真的要想清楚,如果男孩愛你,又不想你有孩子的話,他一定能不讓你有。」
累了女友經歷苦困,現在她體質差多了
「B仔」(化名),17歲,中五畢業,曾令就讀中四的女友懷孕。
事件發生後,B仔和家人都認為既未有經濟能力,也未是合適時候撫養孩子,決定陪同女友找醫生非法墮胎。但之後他覺得十分內疚,覺得自己因貪一時之快,沒有顧及女朋友有懷孕的可能,才會發生此事。現在為了女友,他堅持使用安全套。
「以前(避孕)只靠安全期,或者什麼都不理就發生性行為,但現在就會小心多了。」他表示,如果將來女朋友有了孩子,都會希望把孩子生下來,不想再犧牲小生命。他還想及長遠的計劃,期待在男女雙方都出來工作後,可以有經濟能力組織小家庭。
B仔認為,墮胎以後,除了對人的身體有影響外,對心理亦有影響。「有時我女友會疑神疑鬼,而我媽媽也會燒衣紙給BB,以求心安。」
讓小孩生下就是最好?
謝慧玲姑娘,小童群益會,外展社工。
「外展女童的個案比較複雜,她們對男友的依賴性很強,即使知道除墮胎以外,還可以向不同的機構尋求協助,使小生命得以保存,但她們還是以男朋友的看法為最終決定。」謝指出,在處理的個案中,60%至70%會重複意外懷孕,唯成功組織健康家庭的個案卻少之又少。
「現代年青人願意公然分享自己的性經驗甚至是墮胎經驗,以致年青人會覺得墮胎是平常事。」謝表示,有時她也頗感矛盾,心裡雖然希望小生命能得以保存,但若小孩交給有吸食毒品習慣,或仍然「未定性」的年少父母照顧,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找一個安全地,與他們談「性」
郭美霞姑娘,小童群益會,外展社工。
「事情發生後,我會和他們分析問題,告訴他們一些價值觀和責任等問題,最後由他們自己決定是否要留下孩子。」郭姑娘說。「我們會常常落區和青少年傾談,除了教避孕的知識、關心他們有否使用安全套及性行為的頻密程度外,也會觀察及教導他們有關拍拖的態度。」
「教導他們要清楚了解伴侶,並盡力建立長遠的關係。」郭認為,給青年人一個安全的環境傾談很重要,特別是既然他們大部份都期待知道更多性知識,長期沒有人正面和他們解說,他們的性知識就只能來自「四仔」等途徑,所吸收的也只有被扭曲了的性知識。
從堅固「信仰」到對「性」的持守
胡裕勇先生,青結聯盟會,成員。
「愛耶穌才能有力持守聖潔的生活,順服於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價值之中。」胡直截了當地說。他認為,若不能堅固自已的信仰,只顧自己的生活,只會更容易貪求即時的快感,陷入情慾的試探。
眼看弟兄姊妹身邊發生許多的性試探、婚前性行為、墮胎、同性戀等問題,而牧者又少在講壇上論及性教育,阿勇未有灰心,反而嘗試在教會內訓練導師,帶領夫婦及青少年小組探討有關性的問題,強調家庭作為支援的重要性。
「家長們和年青人的共同參與,並看重性教育及性觀念,對於幫助青少年對抗歪風極為重要。」他表示,若沒有家庭在價值觀上作出支援,青少年獨力面對外間的試探,會很無助。
最近「青結聯盟會」連同多位有心做好青少年事工的團體及藝術工作者,將在中學及大學群體中舉行美麗人生《清結潮創演》比賽,盼望在年青人中,營造愛生命的風氣,為他們製造一個給年青人發聲,尋找認同感的平台,透過創作藝術作品,引發年青人思考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