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版 (燭光網絡 120期)

與目標相符的行為

燭光網絡 120期 (p.3)
21/05/2018

偉大、美善的目標究竟需要以怎樣的手段來配合?當我們目標正確的時候,就算未至於不擇手段,但是否也可以合理地使用一些極具爭議的非常手段?例如一般來說,社會人士多認為賣淫或與陌生人發生性行為是不合宜的,但是否只要不涉及金錢交易就沒有問題?若果是協助弱勢群體,是否更可以令整個行動加上光環?又例如偶像與粉絲之間的關係,若由粉絲花錢購買偶像的產品,轉變為粉絲用錢去捧紅偶像,會否令兩者的關係變得更複雜?又例如基督徒從政人士若高調宣揚自己的基督徒身份,令社會人士感到他所支持的價值觀好像就等於香港普遍信徒的價值觀,這會否變成「騎劫」信仰?今期《燭光》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看這些近年熱門的趨勢,希望引起大家反思和討論。

此外,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又到了,轉眼之間賭波合法化已15個年頭,打擊外圍是馬會多年來不斷推廣賭波、賭馬的藉口,究竟外圍的影響實際有多大呢?而在有關性別承認的爭議中,當中涉及一些人數極少、容易被忽略或誤解的群體(如雙性人),究竟我們是否真正明白他們的需要和訴求呢?更重要的是,當大家有所爭論的時候,其實是否針對相同的範圍,還是各說各話呢?校正焦點,應是就所有社會議題討論前應有的態度,希望今期《燭光》可以為大家討論這些複雜問題時,提供一點幫助。

五體不滿足——殘障人士的情與慾

燭光網絡 120期 (p.4)
21/05/2018

網絡上一套介紹台灣組織「手天使」的短片,引起社會對殘障人士性權的討論。[1]「手天使」認為社會一直忽視殘障人士在性方面的基本需要,因此安排性義工為嚴重殘障人士提供免費的手淫服務,每人一生只得三次接受服務的機會。義工對殘障人士的關愛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他們亦以實際行動回應自己的關注;但以性關係作為義工服務是否恰當,卻值得我們反思。

 

首先,世界上所有人,不論健全或殘障,都一樣有性慾望,殘障人士體內的性荷爾蒙功能,跟你我的分別未必很大。該組織大概會認為,身體健全人士的性慾可以透過正常的性關係,或自慰來得到滿足,但殘障人士進入婚姻或戀愛關係的機會偏低,嚴重殘障人士甚至連自慰的能力也沒有,若不靠他人的協助,性慾就得不到滿足。殘障人士渴望親密關係,我們難以視若無睹。不過,正視人的性慾是否必然引申到,為他們安排手淫服務以滿足慾望呢?在此,我們得先區分「需要」與「慾望」。

 

粉絲經濟與偶像生涯規劃

燭光網絡 120期 (p.8)
21/05/2018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8月19日

世界盃與外圍賭博

燭光網絡 120期 (p.10)
21/05/2018

世界盃,以往在香港被視為是四年一度的盛事,但自從2003年賭波合法化之後,便令世界盃添上了賭博的色彩。馬會合法開賭,令社會將足球活動與賭博掛鈎。馬會宣稱賭波合法化是有節制的博彩,打擊非法賭博活動更是有關論述的重中之重。

 

2016年歐洲國家盃舉行期間,警方進行代號「戈壁」及「風盾」的打擊非法外圍賭博行動,拘捕了103人,撿獲5.86億港元投注紀錄及300萬港元現金。[1]若將有關數據與馬會全年的足球投注額比較(見下表),我們不難想像以下兩個情況:1. 警方打擊外圍的能力太低;2. 馬會和外界過份高估外圍的投注額。[2]

 

警方在大賽期間打擊外圍情況

大型賽事

網媒的「迴聲廊」與「跟車太貼」

燭光網絡 120期 (p.12)
21/05/2018

網絡世界變化急速,網上資訊可謂十分泛濫,有出自新聞媒體、內容農場、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網民等……資訊如何傳送到我們手上,其演化及方式都值得我們留意。

 

大眾媒體還在互聯網Web1.0時,廣播業或報業向大眾發佈的資訊都是單向的,作為受眾是比較難作回應,網絡只可以說是一個大的圖書館。即使受眾可以回應,其速度也比較慢,亦未必可以被公眾知道,更遑論媒體與受眾間的互動了。大眾傳媒當時的影響力仍然巨大,不少受眾除了慣性收看、收聽的節目,或習慣購買的報刊以外,不會再有別的渠道接收資訊,他們要和別人交流也很費時。當時媒體說甚麼,市民大概就會接收甚麼。

 

但經過了Web1.0到3.0,甚至邁進4.0時,傳播方式就由網上搜尋資料、看資料,到社交媒體的互動交流,再到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上網,還有互動平台的出現,網民能人性化地表達感受,並且開始應用大數據及演算法,因而影響到關注點擊率的傳媒如何報道新聞,亦影響到我們接收甚麼新聞。

 

新聞媒體

進退維谷的基督徒參政

燭光網絡 120期 (p.14)
21/05/2018

從政難,基督徒從政更難,因為我們背負的包袱更重。

 

近年來,香港不少的政府高官、立法會議員和參選人,都有意無意地強調自己的基督徒身份,甚至表示從事公職是出於上帝的心意和感動。此外,亦有人提出香港應成立基督徒政黨或政團,打正旗號參與選舉,既可透過選舉活動宣揚基督徒重視但社會人士忽略的價值觀,亦可以讓一些對建制派和非建制派都不滿的人士,有另一個選擇。

 

一個基督徒在眾人面前公開自己的身份本身不是錯事,能公開本身的信仰亦是自由社會的一個標記,至於上帝給個別信徒甚麼啟示和感動,除非他所做的是一些明顯違反信仰的事,否則,其他信徒亦難以質疑。問題是一些人將基督徒的身份和個人領受,與基督教對信仰的解釋權混淆了。

 

一個從政的基督徒,對政治問題的理解和判斷,並不會先天比其他人優勝,因為政治或社會事務最重要的不只是一些抽象的信念,而是個人對當前社會問題以及其解決方法的剖析和判斷。信仰只能提醒你不要做一些壞事、錯事,但要在複雜的環境中尋找既可行亦能平衡不同利益的社會政策,卻需要相當的見識、經驗和能力,才可以幫助你做明智的決定。

 

雙性人的身份政治

燭光網絡 120期 (p.16)
17/05/2018

更新日期:2020年7月24日

雙性人和跨性別人士的身份政治既密切又複雜,他們有類近的信念,認為性別(sex & gender)的分野是人為構結,且是為權力服務,其本身是流動和多元的。

本文是要初步回應雙性人身份政治的論述,當中主要圍繞兩個問題:甚麼是雙性人?甚麼是性別?

 

何謂雙性人?

我們首先要區分「雙性人」(intersex)這個字的含意:

(a)以「雙性人」作為一種身份認同。

某些身體特徵不屬於典型男性或典型女性的人,他們不認同自己為生理男或生理女,而認為自己是男女之外的第三種性別。這種身份認同類似一個男跨女的人,對女性身份產生認同。兩者都希望脫離生理狀況,自己定義自己的身份,並希望他人承認他對自己身份的看法。

同運議程 LGBT Agenda(2018年4月)

燭光網絡 120期 (p.18)
21/05/2018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國際

 

英國倫敦一位女性主義者「自我認同為男性」,成功在只限男性使用的時段進入游泳池。事主稱要藉行動顯示以「自我認同」釐定性別的荒謬和危險。

 

美國賓夕凡尼亞州的賓州印第安納大學,一名學生在課堂上質疑「多元性別」、「白人男性特權論」、「性別工資差距」等左翼論述的真確性,結果被警告。其後更因「擾亂課堂秩序」而被禁止上課。由於該課為必修科目,這或會導致該名學生未能如期畢業。

 

大型連鎖店Target容許客人按心理性別使用洗手間。政策實施後不時有風化案發生。在芝加哥一間分店,一名男子堅持自己應進入女洗手間。隨後,他拉開一個廁格,並趕走廁格內的女孩。在離開洗手間前,該男子有暴露自己的性器。報道指該男子當時喝醉了。

 

《飛鳥俠》——愚昧竟是福

燭光網絡 120期 (p.19)
21/05/2018

曾主演超級英雄電影Birdman 而聞名的過氣男藝人Riggan Thomson (Michael Keaton飾),為挽回自己的事業,改編小說成舞台劇本,計劃重新站上百老滙舞台演出。面對出色的拍檔、劇評人的壓力與自己給予自己的壓力,飛鳥俠的聲音與幻象,愈加強烈,而他最終於舞台採取了極端及超真實的手法,為博得觀眾的讚賞。

導演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所執導的電影大都與親情有深入的描繪,這黑色喜劇電影《飛鳥俠》也不例外,電影一開首就發問:你人生是否已得到想要的東西?是甚麼?電影回應的是:被愛、感覺自己是被愛著的。

為免失了重點,電影的另一個名字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愚昧竟是福》和電影開始時的紅色法文「AMOR」(愛)也就真的「畫公仔畫出腸」了,把重點在一開始和電影名字一同寫了出來!

「教牧後援會」的起承轉合

燭光網絡 120期 (p.20)
21/05/2018

自去年7月,在明光社機構活動消息一欄,不時看見春麗、程翠雲(Atty)及歐陽家和三個一起合辦研討會。這三個人,有時談及信二代,有時討論漫畫、腐女、食女、網上情慾等話題,每次均能吸引數十人參加討論。部份主題甚至因為場地限制,未能報名的人要求作網上直播,但也試過因為研討的問題敏感,而取消直播。究竟這些研討會在討論甚麼?在討論的過程中反映了甚麼現象?

 

明光社

「教牧後援會」在2017年7月10日成立,那天是三人第一次攜手合作,舉辦「收兵文化研討會」,全場座無虛席,共60人到場。春麗分享在現代青年男女關係中何謂「收兵」;本人從統計處的婚姻家庭數據,帶領與會者看收兵文化的產生;Atty就分享她輔導「兵」和「娘娘」的個案時,所用的輔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