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好土
耶穌講過一個比喻,我常引用來闡釋大眾傳媒的問題:一個人出去撒種,有的撒在路旁,有的撒在磐石上,有的撒在荊棘裏,只有一部分撒在好土裡。
現代社會的大眾媒體,就像比喻中那位「慷慨」的撒種人,無處不到無遠弗屆,他的種子好像不用成本,甚麼地方也撒下一大把。
耶穌講過一個比喻,我常引用來闡釋大眾傳媒的問題:一個人出去撒種,有的撒在路旁,有的撒在磐石上,有的撒在荊棘裏,只有一部分撒在好土裡。
現代社會的大眾媒體,就像比喻中那位「慷慨」的撒種人,無處不到無遠弗屆,他的種子好像不用成本,甚麼地方也撒下一大把。
當了十年公務員,做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電台記者兼新聞節目主持。既不用在經濟不景時為生活憂慮,亦有不少時間在工餘時間事奉(因每星期有兩天假期,每年四十日大假),但還是選擇告別香港電台(一個公信力十分高,可以驕傲地告訴別人而不用面紅的傳媒機構),轉往奉獻收入仍未穩定的新興志願團體──明光社,為的就是忍無可忍!
余達心教授 / 江丕盛博士 / 黃岳順博士
中國神學研究院副院長 / 浸會大學宗哲系副教授 / 浸會大學生物系系主任
複製羊多莉英年早逝!但有關複製人的研究絕不會因此停下來,正如穿梭機哥倫比亞號的解體,不會令太空探索的行動終止。
近年,我們常在報章上發現不少有關學童自殺或欺凌的新聞,究竟香港的教育制度要加添什麼元素去解決現今的青少年問題?推行「生命及倫理並重的教育」課程可能是一條新的出路!
為此,我們走訪了三位教育界人士,了解他們對有關教育的心得和意見。
基督教教育(附1),其實就是「生命的教育」,因其不單是著重學生生命的成長,更是關心學生生命的改變,是藉著上帝的大能去改變人生命的一種教育──從缺乏自信到建立自信、從沒有自愛到愛神愛人更愛自己。我們可以簡單從「信望愛」和「真善美」的兩個進路看如何在基督教教育中實踐生命的教育。
在過去一周,看了幾段有關父母子女關係的新聞,令我產生一些體會,希望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這是令人驚訝和無言的年頭──六月廿二日明報有一則名為《抄出我天地》的新聞,指香港公共圖書舘與香港兒童文藝協會合辦之「2007年學生中文故事創作比賽」中,初中組入圍的10篇中,竟有3篇屬抄襲作品!
對於同性戀的問題,過去二十多年經歷了很大的變化,由大家認為是不正常、道德上不接納的性行為,逐步轉化為一些人聲稱的天生正常性傾向。傳媒對同性戀者的描繪,由陰陽怪氣、濫交不忠,轉變為充滿藝術細胞、愛情專一,甚至可成為異性戀者軍師的粉紅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