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資訊傳遞與溝通
2020年美國大選除了讓社會大眾再一次了解美國政治以及民主制度之外,不少香港人眼看著在社交網絡平台中,美國政客的言論被平台加了一個「註腳」,有部份群組更被封殺,令他們有更多感受。事件引發網民震怒,更觸發一場社交網絡平台移民潮,要到一個沒有人「指手畫腳」的平台,重新營運。
2020年美國大選除了讓社會大眾再一次了解美國政治以及民主制度之外,不少香港人眼看著在社交網絡平台中,美國政客的言論被平台加了一個「註腳」,有部份群組更被封殺,令他們有更多感受。事件引發網民震怒,更觸發一場社交網絡平台移民潮,要到一個沒有人「指手畫腳」的平台,重新營運。
老子說大智若愚,舉一反三,亦可說大愚若智!以為自己好醒目、好叻的人,到頭來聰明反被聰明誤十分之多。在古代,擁有知識就已贏在起跑線,有機會讀書、成績好的人自然會成為士大夫、管治者,族群的領袖,但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資訊唾手可得,讀得書多,成績好與能否成為良好的管治者和領袖是兩回事。以前大家渴望有智者、聖人來管治,現在當大家能夠掌握的知識和資訊都差不多的時候,大家需要的管治者和領袖已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智者,而是有誠信、有同理心、懂得尊重他人,並不是自命不凡,以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人。
社會上有許多不同利益、價值觀和政治立場的團體,任何人做管治者都沒有辦法討好所有人,任何政策都會有人贊成、有人反對,任何管治者都必須有面對抨擊的心理準備,而管治者最重要的素質應該是凝聚力,雖然有人反對,但良好的管治者不應將反對者視為敵人,將反對聲音當作是人身攻擊,並利用自己的權力去懲罰反對者,而是努力去溝通和消除不必要的誤解。一個沒有容人之量的人根本不適宜擔當重任,否則只會遺害人間。樹立威信不是單靠權力,更不能依靠武力,否則只會將不滿情緒壓抑而不是化解,將來可能引發更大的衝突。
![]() |
封面再現紅色大交叉 時代雜誌:最糟糕一年 |
(東方日報.7-12-2020) |
在未進入正題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自己在小學時聽過的故事:從前有兩兄弟在街上路過一株橙樹,弟弟指著橙樹說:「看哪!這株樹掛著很多橙,我們摘幾個來吃吧!」哥哥對弟弟潑冷水說:「這些是酸橙。
近年不少年青的和關心香港社會的教牧和弟兄姊妹積極參與政治及社會運動,並且對一些不願意積極回應社會問題的教會和教牧口誅筆伐,甚至認為他們背棄了信仰的初衷,失去教會應有的見證。
過去一年,大家有沒有為了一時的不滿、怒火、甚至義憤,講了或做了一些傷害了自己和其他人的事呢?大家在做任何決定、講任何說話之前,有沒有先好好坐下來計算代價呢?還是為了做一分鐘英雄;為了一時的衝動;或者為了出一啖氣,而做了一些會令自己後悔、或者自投羅網、作繭自縛的事呢?
路加福音十四章28至32節提醒大家「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或是一個王出去和別的王打仗,豈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萬兵去敵那領二萬兵來攻打他的嗎?若是不能,就趁敵人還遠的時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條款。」
當然,講了一些話、做了一些事,為自己帶來麻煩,並不等於一定就是做錯了,因為,很多時做應該做的事,講應該講的說話,都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但馬太福音五章37節亦提醒我們,「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我們是否說一些話,做一件事不能單憑後果來決定,而是要跟隨主的心意,不能違背一個信徒應有的原則。 那麼路加福音十四章想提醒我們甚麼呢?我想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計算代價,權衡輕重,懂得分辨甚麼是不能不做,以及避免無謂犧牲,誤己誤人。
第三波的疫情粉碎了不少香港人期望生活可以早日回復正常的夢,而近期的政治形勢亦為大家帶來很大的衝擊,香港已愈來愈不是我們熟悉的香港了!不過,何謂正常對我們來說亦愈來愈吊詭,也許是時候我們開始重新思考何謂正常的生活,以及我們究竟希望回復到哪個時候、哪種狀態的正常生活呢?還是我們一直將不正常當作正常?
無論是社會運動或疫情的問題,單一議題已漸漸成為一些人的正常生活,因為腦子裡彷彿只有一件值得關心的事,以及期望只有一種自己想出現的結果,漸漸忘記了、或拒絕接受社會上其實有不少人與我們的想法原來很不同,但我們卻很快便將對方定性,給予一些負面的標籤,然後便大條道理將對方視為壞人,不用理會他們的錯誤想法,而自己的想法由於出於正義,因此一定是對的。
東西薈萃、政治上左中右並存、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社會氣氛包容、多元、曾經是我們很重視的核心價值和正常生活,可惜今日我們看到的只是壁壘分明,各走極端,大家對不同意見和立場的包容度不斷下降,更加難以容許別人中立,因為不是站在自己相同立場的人,便是自己的敵人!而不幸的是,教會亦受這種社會氛圍的影響,有些弟兄姊妹將政見和就社會問題的不同回應方式凌駕了信仰,以政治立場來判定對方是否真正的基督徒,直接審判持不同信念的人,甚至將對方打入地獄!
政府決定押後立法會選舉一年,行政長官和政務司司長強調沒有政治考慮,若果他們沒有講大話,那便暴露了過去幾年為何政府的施政會引起那麼強烈的社會震盪,令香港陷入如此嚴重的官民對立和社會撕裂的原因,因為從政的人若沒有政治考慮、或者不懂得考慮政治後果,恐怕不是好心做壞事,就是有勇無謀。當然,最重要的是先搞清楚大家心目中所謂的政治考慮究竟是甚麼?
若果政治考慮是指政治人物在採取某些行動或者作出某些決策時,只是為了確保自己、或者所屬的團體的政治利益為優先考慮,例如政治權力、管治威信、議席、甚至個人將來的利益,而不惜損害公眾利益,對某些人造成嚴重的不公平的話,那樣的政治考慮當然不應該、甚至應該譴責。
不過,若果政治考慮是指作出任何決定之前,除了考慮一些客觀的理據,譬如科學和醫學證據、或者經濟和統計的數據等等,但亦都必須仔細考慮社會上不同階層,特別是受影響人士的利益和反應,而作出適當的調整和配套,以及更詳細的解釋,那麼政治考慮是必須的。就好像上個月底政府曾經決定全面禁止食肆堂食,從防疫的角度來說可能是合理的,但從實際運作來說,由於沒有足夠的配套卻是魯莽和失敗的。
〈孟子.離婁上〉說:「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大意是說只有仁心、善意是不足以治理國家,但是只有管治的方法和法律亦無法推行仁政。要有良好的管治,除了要有良好的意願,亦需要有合宜的方法,兩者缺一不可。
過去一年對於香港人來說是痛苦的一年,在政治上,政府和市民、以及不同政見的市民之間的對立情緒愈來愈嚴重,有人認為香港的死結在於政治制度不夠民主,市民的意願不能夠得到充份的反映,因此,強調今年9月立法會的選舉的焦點是在於民主派能否取得立法會一半以上的議席,以否決權來逼使政府在未來在一些重要的議題上讓步,但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民主制度本身並非完美的制度,只是一個較為理想的制度,這個制度除了假設人人生而平等,有權選擇與自己理念相近的人,代表自己參與決定影響自己日常生活的法例和政策之外,其實也是假設任何人都是有可能犯錯的,因此需要由選民監督,若果做得好可以繼續,做得不好便要下台。
這是個令人容易迷失和迷惘的年代,我們有時會由一個極端擺向另一個極端,徘徊在激情和恐懼的當中。過去一年很多人努力不懈,甚至不惜犧牲個人的時間、金錢和前途去參與社會運動,想改善香港,不過國安法的出現令不少人,特別是曾經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市民感到失落,似乎和大家的願望適得其反!不過,更加值得關注的是我們不單只沒有得到我們覺得重要的、外在的東西,例如更多的民主、人權、自由和公義,反而不斷失去一些本來我們擁有和珍惜的、內在的東西,特別是品格、良善、包容和責任感,也許現在是時候讓我們好好思考一下如何繼續走前面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