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不再

09/04/2025

迪士尼《白雪公主》首週末票房滑鐵盧,觀眾看膩了「政治正確」的真人版翻拍?

  (關鍵評論.2025年3月24日)

真人翻拍童話《白雪公主》電影在北美部份地區首週末票房拿下4300萬美元的票房,對比起過往迪士尼的經典動畫真人翻拍電影的票房較為遜色。而北美外的國際市場則有4430萬美元進賬,全球總計有8730萬美元的收入。不過這套作品的製作投入資金達2.5億美元,外界對它的後續票房提升幅度不太樂觀。對比以往迪士尼出品的電影來說,此作品更具爭議性,牽涉的討論包括膚色、種族、侏儒症等,而且在拍攝期間一度受到罷工的影響,令投資者需要再投入數百萬美元以進行補拍。

《白雪公主》已經在香港戲院上映了,在香港各個論壇已經出現了不少的討論,不過當中顯然以負評居多,全球知名電影評分網站網絡電影資料庫截至目前為止只有2.2分(滿分為10分)。其實為何得到此分數,理由也不難理解,因為大多數人認為《白雪公主》的政治正確元素已讓他們難以享受電影。除了讓拉丁裔演員擔任白雪公主一角,還有一點亦引起了爭議,原本可以讓侏儒症演員飾演的角色卻用了電腦生成圖像技術(CGI)來代替,如此安排對侏儒症演員來說,也構成了某程度上的歧視。政治正確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看似想為小眾說話的聲音,其實也可以是雙重標準的。如此形式的「發聲」,不但無法真正引起他人關注,更引起眾人的不滿,也崩壞了人們的童年回憶。

信仰反思

耶穌從來都接納及憐憫人,即使是稅吏或罪人,祂都願意與他們一同坐席,不會認為這樣做是有失身份的事情。不過,這並不代表耶穌對真理沒有底線,任由罪橫行霸道,祂的確接納及拯救罪人,但祂亦抨擊那些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

甚麼是自以為義?簡單來說,便是自以為「是」,以為自己的想法或做法是最正確的,不但這樣,還教導其他人必須要跟隨他們。耶穌直指他們其中一個禍害便是「在人面前關了天國的門,自己不進去,連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不准他們進去」(太二十三13下《新譯本》)。對於當時的法利賽人來說,他們自以為已經分別為聖,自己所做及教導人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神而作,他們自以為與罪人不一樣,是得神喜悅的(路十八11),殊不知原來在神眼中,他們已經走錯路,離真理愈來愈遠,他們及不上一個願意承認自己有罪的人,在神眼中承認自己有罪的人倒能算為義(路十八13-14)。法利賽人看似是宗教體系中的高層,其實他們只是一班瞎眼的嚮導(太十五14),如果其他人如瞎子一樣不認識真理,任由他們帶領,最後也會和瞎眼嚮導一起掉在坑裡。

有正義感是好事,但為少數人及邊緣群體抱打不平的同時,不要隨便把政治正確視為真理,更不要以為自己教導別人的事一定是絕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