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

數字在說話 扶貧成績表不如政府說的亮麗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9/10/2015

政府上週公佈2014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不少人將之視為梁振英「德政」的重點。政府官員出來講解文件,在未公布結果前,就先戴兩個頭盔:一、 貧窮線是相對的,所以永遠都會有貧窮問題;二、 研究沒有計算長者的資產,所以會誇大了貧窮情況。

留下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黃仲賢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9/01/2015

自從五十年代起,一直有不少人用盡一切方法來香港,但八十年代期間,卻有一批人使勁地離開。在這個中英談判及八九六四的大時代下,信徒亦有徬徨及憂心的時候,中國神學研究院教授余達心牧師及香港西區浸信教會林海盛牧師選擇留下來,緊守崗位,去牧養並安撫他們的羊。

讓基層孩子站起來

藍俊文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14/08/2013

 根據社聯在2011年的調查,香港的整體貧窮率達17.1%,即是有大約120萬市民活在國際標準定義的貧窮線下。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兒童(0-14歲) 貧窮率竟高達22.3%,僅次於長者(32.7%),這意味着這些兒童身處的家庭正處於貧窮狀況。假如政府不做好全面的扶貧工作,減輕這些兒童因家庭因素而妨礙個人發展的話,這難免會讓貧窮問題延續至下一代,結果出現跨代貧窮情況。

民主民生 密不可分

藍俊文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18/07/2013

最近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局長張建宗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民主和民生是相輔相成,要推動民主,須配合做好民生工作,才能達至社會和諧。誠然,民主民生從來就密不可分,兩者不但沒有矛盾,更應同步發展,才能達致真正的社會和諧。經過多年來的政策爭議,其實張局長理應對民主和民生之間的關係是心知肚明。
 

張冠李戴 香港道德保育團體=美國宗教右派?

關啟文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
20/07/2010

引言

近年在香港有一些團體積極推動性開放,也有一些道德保育團體提倡性節制,反對性解放,並關心社會道德(如賭博),他們也會積極參與公共討論,如登報、一人一信、遊行集會。這些手法是民間團體(包括批評道德保育團體者)經常使用的,然而當基督教團體使用時卻被猛烈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