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權

16/02/2023

鄭雁雄晤傳媒高層 盼媒體傳遞真信息

  (明報 .16-2-2023)

日日睇電視比率跌 觀眾最愛新聞 電視迷較09年跌15百分點 學者:電視新聞具即時性仍有優勢

  (明報 .16-2-2023)

香港和國內一直以來在看待傳媒的社會角色上都有明顯的差別,能否真正維持一國兩制,亦視乎大家是否願意包容接納彼此的差異,努力傳遞真的信息是所有人的共同願望,不過何謂真的或假的信息則可圈可點。首先,真與假不能由權力來界定,而需要訴諸客觀的證據和事實,就算是政府發佈的消息亦偶有錯漏,需要其後更正甚或致歉;有時官方公佈的資料亦出現斷章取義、只提供對政府有利的資料,而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一些對推動政策不利的部份。因此,傳媒的角色正是作為監察政府和一些大財團、大機構的第四權,而不是為政府政策搖旗吶喊的宣傳部門。監察政府並不會危害國家安全,一個不受監察的政府、一些打擊盡上言責的傳媒機構、記者和評論員的法例,才是對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堅持「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才是一個尊重民意、急市民所急的政府應有的態度,不能因為社會上曾經出現暴力行為,就將所有批評和反對政府某些政策的聲音視為有不良意圖、拖後腿的壞人,要明白香港最真實的動態,就要聆聽不同的聲音,當然要包括反對的意見,否則只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 

電視台的收視不斷下降,除了市民大眾接收信息和娛樂的途徑已經不斷改變之外,亦包括一些市民對電視台的失望和不滿。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電視新聞仍然是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反映不少市民仍然是關心香港社會的發展,以及電視台仍然有一定的公信力,以及慣性收視仍在影響一些香港人的生活。不過,無論如何,影響力愈大、責任亦愈大,在有線電視不敵接收信息途徑日新月異的情況下而結束收費電視業務,電視新聞面對愈來愈大市場壓力的時候,電視台高層更要撫心自問,在互聯網的信息傳遞得更快更廣的年代,市民為何仍然要看電視新聞?電視新聞的公信力相信是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必須讓市民看到記者急市民所急,能夠為市民提供大眾關注、包括不同角度及有用的資訊,電視新聞才有前途。近年不少一直尖銳批評政府的傳媒機構都面臨被檢控、或被迫自動結束的厄運,令市民大眾對傳媒能否為他們抱不平有疑慮,亦是一些娛樂式資訊節目大受歡迎的其中一個原因,市民有怨氣,必須有適當的渠道宣洩,所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為政者若以封殺反對意見為己任,最終只會釀成大禍。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