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非唯一選擇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8/10/2010
專欄:時事木人巷

被喻為試管嬰兒之父的英國科學家愛德華滋奪得今屆諾貝爾醫學獎,自從1978年以來,全球有超過400萬名嬰兒透過他發明的人工授孕技術而出生,從醫學角度來看,他的得獎是實至名歸的,不過,從倫理角度來看,試管嬰兒存在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

首先,個人認為試管嬰兒並不是一個恰當的名詞,因為大家很容易會聯想到好像電影科學怪人一樣,由實驗室的試管自行製造出生命。但其實過程中使用的仍然是男女雙方的精子和卵子,它只是一種協助懷孕有困難的夫婦增加成孕機會的醫學技術,類似避孕一樣是以人工的方式去影響精子和卵子成功結合的機會,是一個醫學問題多於倫理問題。

不過,當這種人工授孕的方式轉移至使用捐贈者的精子和卵子,甚至代孕母之後,便變成了嚴重的倫理的問題,有一個由自己和配偶結合而產生的生命,是十分奇妙的事,但若加入了「第三者」,便容易成為婚姻關係的障礙,亦會令子女成長之後,出現一些不必要的身份危機和困擾,甚至亂倫等大家不願意見到的問題。

若果大家根本不介意使用其他人的精子或卵子,何不索性領養呢?一方面可以令一些有需要的小朋友得到家庭的溫暖,另一方面,若果社會的領養風氣成熟,也許可以間接減少不必要的墮胎。很多科學發明其實是一把兩刃劍,若能善用可以造福人群,若果濫用卻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和倫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