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真的「有能力」打擊外圍賭博?
政府新聞公報稱警方「有決心及有能力打擊非法外圍賭博活動」,於歐國盃舉行期間,進行代號「戈壁」及「風盾」的大型反非法外圍賭博行動,共拘捕103人,並檢獲約5億8,600萬元的投注記錄及超過300萬元的現金。[1]
政府新聞公報稱警方「有決心及有能力打擊非法外圍賭博活動」,於歐國盃舉行期間,進行代號「戈壁」及「風盾」的大型反非法外圍賭博行動,共拘捕103人,並檢獲約5億8,600萬元的投注記錄及超過300萬元的現金。[1]
歐國盃是於四年一度世界盃中間舉行的足球盛事,吸引大量巿民,或者平時鮮有欣賞球賽的朋友投入足球賽事之中。自2003年賭波合法化後,香港不少球迷在觀看賽事時「順理成章」都一起「玩幾手」,而估計即將舉行的決賽周更會把足球博彩白熱化。有學者認為,只要不沉迷,賭波作為一種消閒的活動,不過分花錢,不是一件壞事,未嘗不可。
本屆世界盃曲終人散,四年前最能預測球賽結果的八爪魚,在今屆世界盃中被「大數據」取代。
2014年世界盃是體現了「賭波網絡化」的一次世界賭壇盛事,一方面馬會加強了其手機程式的功能,另一方面加上免費電視台免費播放的賽事比上屆增多,間接亦助長了賭風。
自從2003年賭波合法化後,四年一度的世界盃便成了「反賭盛事」,不少戒賭機構都煞有介事般,早在世界盃開賽前數個月便兵分幾路,商議反賭波宣傳策略。然而,我們看見社會對世界盃的賭波活動已經見慣不怪。同時,更令人擔心的是整個賭博風氣的轉向。
世界盃決賽周開始至今已有至少四人因為賭波而輕生,而警方在世界盃期間檢獲的非法外圍,投注額早已過億,前線戒賭機構亦紛紛收到大量求助個案。以往數屆世界盃都有不少人參與賭博,為何今年賭風來得特別猛、特別熱?當中有以下數個原因:
提升合法賭博年齡至21歲大聯盟今日召開記者會,公開三間機構由2003年10月至2014年2月超過6000求助個案的分析,並比較參與足球博和其他賭博者的分別。
早前,馬會等待政府續發足球博彩牌照,政府堅稱開賭有助擊退外圍。而且,馬會更稱賭業已全球化,就外圍而言,單單在足球博彩方面,一年開賭的場數約五至六萬場,而現在香港一年才提供八千至九千場,可見香港經已是十分有節制。政府聲稱在滿足需求的同時,盡力控制外圍的影響,鼓勵負責任博彩。
十年前賭波合法化的支持者,以增加政府收入、打擊黑社會操控外圍賭波和促進就業機會等原因要求政府將賭波合法化。當時,反對意見認為賭波合法化後不論是對成年人或是青少年均會做成嚴重影響,個人、家庭和社會需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可惜,政府一意孤行,最終在2003年賭波成功合法化並由賽馬會獨得專營權。事後不同的調查數據均反映青少年參加賭博活動的趨勢節節上升,當中不少青少年更淪為「病態賭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