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

電影小組:電影類型十講 第九講:精神病院

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2/01/2024

電影類型十講來到第九講,分享嘉賓王礽福先生以電影《芭比》(Barbie)來為大家介紹「精神病院」類型的電影。礽福根據《先讓英雄救貓咪》一書,指出「精神病院」類電影的三大要素:

精神病院

舉辦日期: 
28/12/2023

相信不少女孩成長都會有一隻Barbie公仔,也可能會想和她一樣體型瘦削高挑...... 她,亦曾代表著時尚女性、美麗自主,但這個夢一醒時,女孩們就會知道這只是商家設計出來的一套讓人追隨的「標準」,不切實際,亦規範了女性的形象(Ken亦規範了男性!)如果真的有一個Barbie小鎮,內裡住著相信這套標準的芭比有天夢醒,走進真實的人類世界時,又會如何? 美國電影《Barbie芭比》以其具幽默式的敍事手法,帶我們走進這個瘋狂的芭比世界,並察看著芭比如何了解現實世界,慢慢地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尋覓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3年9月)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4/09/2023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Barbie世界中的女權與父權

歐陽家和
明光社特約撰稿員
14/09/2023

電影《Barbie芭比》,聽起來好像是一套關於玩具,甚至只是以女性玩具為主的電影。今年暑假它卻成為了城中熱話。女性主義,有毒父權主義,甚至上帝的創造以至人觀,有趣地在同一套電影中出現。創作人有意識地將一些理論放入一個主題,一個場景之中。劇情只要輕輕推進,這些理論就自然在電影中產生連鎖反應,拼湊出不同的趣味。(以下內容含劇透,讀者請垂注。)

按著誰的形象做人?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14/09/2023

這是個講求自我,不喜歡跟隨所謂傳統,抗拒家長和家族影響的年代,不過,現實是大家是否真的愈來愈有個性?還是我們表面上擺脫了舊一套的影響,卻不自覺地受新一套的影響呢?大家以為自己是個自由人,但原來骨子裡卻是換湯不換藥,有許多令我們深受吸引的形象,可能是人、可能是生活的模式都在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習慣、以及對身材、樣貌、衣著、打扮、甚至是非對錯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