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讓小孩學習如何回應陌生人的提問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5/11/2021

家長帶著孩子外出時,可能都經歷過旁邊有陌生人主動跟孩子閒聊,這其實是個好機會,可讓孩子體驗和不同的人去相處,但有時閒聊的內容過了界線,會令家長覺得不舒服。如果家長能預先教導孩子分享的界線,就能避免孩子向陌生人暴露過多的資料,本文嘗試就這些情況,作出一些建議。

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秘笈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3/09/2021

身為父母,看著幼兒長大,心裡自然歡喜,不過隨著幼兒成長,教導子女的難題也會隨之增加,例如「Trouble Two」(麻煩的兩歲)、「Terrible Three」(可怕的三歲)、「暴風少男、少女」(青春期),而健康的親子關係則能幫助家長面對隨著子女成長帶來的挑戰。

如何應對子女在公眾場所裸露身體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0/07/2021

現今父母普遍對親子性教育有一定認識,也樂於儘早教導,但也會遇到一些困難。父母明明已教了基本性知識,但子女卻明知故犯,例如:年幼的子女在公眾場所突然拉下褲子及內褲,露出私人部位。驚愕萬分的父母說:「為甚麼突然除褲呀?這樣是錯的!若想除褲就要去廁所。」父母以最快的速度替子女整理好衣服,孩子哈哈大笑,只覺得很好玩。本以為事情就此完結,不幸的是類似情況一再出現。

保護兒童 加強各界的意識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0/07/2021

2018年五歲女童被虐殺事件轟動全港,引發社會對保護兒童的關注。明光社於今年6月25日舉辦了「保護兒童 加強各界的意識」的網上講座,邀請了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律師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總主任蘇艷芳姑娘任分享嘉賓,探討相關法例及了解前線社工所面對的挑戰。

拍片前小錦囊 給家長的指引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7/05/2021

網絡上一直有不少教人如何穿衣配搭的短片,近來出現由韓國傳入的另類穿衣配搭短片「LookBook」,[1] 賣點是全片以「一鏡到尾」的手法拍攝,片中女主角,也就是拍攝短片的女網紅,會在鏡頭前換衣服,甚至會出現只穿內衣褲的畫面,部份網紅更刻

噢! 孩子嚷著要跟我結婚怎麼辦?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7/03/2021

相信不少家長可能都聽過小孩子說想和父母結婚。作為父母聽到這些有趣的說法,肯定心裡會感到甜絲絲,也體會到子女的成長,小腦袋開始對情愛有一點想法。當家長回應孩子的話時,除了簡單地說「不可以」之外,其實還可以加入一點教育元素。

後宮遊戲 徘徊虛擬與真實之間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9/01/2021

以後宮故事為背景的手機遊戲深受一些女性用戶歡迎,[1] 它們不少都可以免費下載。少女對於戀愛本已十分期待,固然容易被遊戲中的美人美景所吸引,但這類標榜爭權上位的遊戲,會否把錯誤的戀愛觀融入其中呢?作為父母,若發現子女有玩這類手遊,有甚麼值得注意呢?

我的身體很美麗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4/11/2020

人對美麗外表的追求不分性別和年齡,為人父母的或者會發覺年幼的子女十分愛美,但有時對美麗過份執著,卻會令子女在成長路上帶來困擾。當子女覺得自己外表不夠吸引、不夠瘦、不夠高大……這些不足夠彷彿在指責「我不夠好」,總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家長們應怎樣引導子女在追求美麗之時,也別為自己貼上「不夠好」的標籤,並且學習喜歡自己的身體呢?

跟孩子悄悄話 談談月經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6/09/2020

筆者邀請大家試想像一下以下情境:

情境一:媽媽在家中去完洗手間後,兒子神色慌張地從洗手間衝出來,大叫道:「媽媽,廁板上有很多血啊!你內出血嗎?你看起來像生了病!要去看醫生嗎?」

幼兒性教育小秘訣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6/09/2020

原訂於8月2日舉行的親子性教育工作坊,雖然因疫情關係而取消,但父母愛護和疼惜子女,他們仍然可以透過不同形式讓子女上性教育課。其實進行親子性教育的時機常常出現,在日常生活教性教育,通常比較零碎和突發,只要我們多加留意,就能把握時機。現在我們一起看看以下熟悉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