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波合法化20年 賭風真的冷卻了嗎?
足球博彩合法化,自2003年開始,今年是第20年,同時下月是世界盃決賽週,平時這個時候,各大戒賭機構大約也會站出來,呼籲巿民「睇波踢波不賭波」,平和基金也許會花一大筆錢,在公共交通工具賣廣告,又或者搞些活動吸引巿民參加,甚至馬會也會走出來叫大家「有節制博彩」,但到了今日,宣傳似乎還未見影。
足球博彩合法化,自2003年開始,今年是第20年,同時下月是世界盃決賽週,平時這個時候,各大戒賭機構大約也會站出來,呼籲巿民「睇波踢波不賭波」,平和基金也許會花一大筆錢,在公共交通工具賣廣告,又或者搞些活動吸引巿民參加,甚至馬會也會走出來叫大家「有節制博彩」,但到了今日,宣傳似乎還未見影。
馬會上月發表年報,其年度投注額高達2,900億元,本來這不是新鮮事,上年度疫情仍然有反覆,部份時間停課停學,但馬會安排的賽馬活動未有停止,外國的大賽因為當地以「與病毒共存」為原則,轉播外國大賽又沒有太多停辦,此消彼長下投注額不跌反升,馬會再次跑贏大巿,並不希奇,也不是第一次。反倒有些現象,我們要留意,因為這預視著未來一些馬會賭博策略的改變。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提醒著我們賭波合法化又過了四年,不經不覺到了第15個年頭(2003年8月1日,政府正式將賭波合法化)。政府透過平和基金的研究,企圖描述一幅「越來越少人賭博」圖畫。
有沒有試過與朋友睇波,你一邊支持心愛的隊伍或某一球星時,你身邊的人卻很可能想你所支持的被罰黃牌、紅牌、被換出場?又或者你在欣賞球賽,為兩隊不斷互有入球,而感到非常緊張,不過你的朋友一看見入球就爆粗,甚至投訴為何入球數目那麼多……?
馬季煞科,因著今年賽馬天數增加5天,由83天加到88天,投注總額由去年1,061億升超過1,174億元,增加超過100億,約為10.7%,創回歸後新高。
政府對遏止賭風毫無誠意,上月再次靜悄悄地發表由平和基金於2016年委託理工大學進行的「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研究報告,並只發出簡單的新聞稿。
政府口口聲聲稱不鼓勵賭博,但香港社會就出現馬會的投注額不斷上升,尋求戒賭輔導和治療的人數下降的怪現象。
傳說,莊家有一個特性,就是永遠不會輸。莊家可以透過設定遊戲玩法、賠率,以及不同的潛規則,令自己變成最後的贏家。而跟他對賭的人,永遠只能做輸家。一個道行高的莊家,除了視乎他能賺多少,更在乎他如何為其客人營造發財夢,以達其「普渡眾生」的效果,就算客人輸了整副身家也覺得很開心。
馬會報稱,2015-16年本地投注總額超過2,000億,賽馬投注超過1,070億,足球博彩佔868億,六合彩投注額則有超過85億。與去年相比,足球和六合彩的投注額上升一成。[1]然而,有評論員卻指出,馬會贏頭輸尾,因投資組合造成虧損,最後居然倒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