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之心,路人皆見
15/11/2007
面對賭馬人口老化,以及賭波的興起,多年來馬會都挖空心思,以不同的藉口向青少年埋手,希望為賭馬培養接班人,過去幾年的大小動作包括:
面對賭馬人口老化,以及賭波的興起,多年來馬會都挖空心思,以不同的藉口向青少年埋手,希望為賭馬培養接班人,過去幾年的大小動作包括:
有部份教會人士對賭博常有的誤解是,這只是個人道德操守;基督徒既然不參與博彩活動,我們何須繼續花精力與時間作「限賭」行動?筆者從一開始參與,就表明行動本身不涉及私德問題,乃是公共政策的關注。換言之,對於那些打麻雀或作社交賭博的,我們毋須關注;但對於馬會或賭場作鋪天蓋地式宣傳賭風,或不斷地修改現有規條,不斷地拓展賭業,教會仍要在公共空間中發出合宜的聲音。
上周末,會計師公會出版刊物《A-PLUS》中,專訪了新任馬會主席施文信。他表示為了更好地發揮馬會「慈善」這個令人欣賞(admire)的制度,將計劃提出一系列建議,增加馬會「收入」,包括擴充六合彩售票地點、發行彩票以資助本港體育發展等。施文信強調有關增加的收入,將會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近日,有報章報道稱馬會研究增加六合彩的玩法,仿效內地「地下六合彩」的多樣化下注方法,加入猜特別號碼、大小、單雙等玩法,以求讓投注額下降的六合彩重新增加投注額,吸引更多巿民加入。六合彩之所以在香港出現,據不少文獻記載,為的就是要取締「字花」,所謂字花,就是一種賭博遊戲,莊家會將三十二位英雄人物排列出,之後將其中一個夾起,要求大家去估,當中有人很有文采地用一些「詩歌」作為提示,供人去猜去估。
據報導馬會高層一直憂慮六合彩投注額持續下跌,為了「保護員工的就業機會,以及在彩池下跌時仍能維持六合彩的吸引力」,馬會內部正醞釀革新六合彩,包括增加每注金額,由現時的5元加至10元;增設「單雙、大細」等新玩法,期望扭轉六合彩的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