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與公義

數字在說話 扶貧成績表不如政府說的亮麗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9/10/2015

政府上週公佈2014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不少人將之視為梁振英「德政」的重點。政府官員出來講解文件,在未公布結果前,就先戴兩個頭盔:一、 貧窮線是相對的,所以永遠都會有貧窮問題;二、 研究沒有計算長者的資產,所以會誇大了貧窮情況。

生活,還是生存?論標準工時

藍俊文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21/05/2015
今日的香港,貧富懸殊,小市民每天營營役役,只求兩餐溫飽,有瓦遮頭。可是活在高度資本主義的香港下,這卑微的願望卻是如此遙不可及。面對通脹無情的颷升、樓價肆意地上揚,普羅市民只能任由經濟發展扭曲他們的生命,在不斷的加班、加班、再加班之下,人們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或許已成為一種虛妄。
 

工時與公義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30/03/2015

標準工時委員會較早前委託顧問進行的研究報告,指全港有近七十二萬八千名打工仔每週工作超過51.5小時,而飲食業僱員每週工時中位數更達54小時。不過,標準工時委員會最近卻拒絕制定統一標準工時,只建議修定《僱傭條例》,要求合約列明僱員工時、用膳和超時工作的安排,有關安排惹來勞工界強烈的批評。

積極.不.干預的神話?

── 生命倫理錦囊 第21期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19/03/2015

香港有今天的發展成就,人人都說,是個經濟神話。而這個神話的精粹,在於多年以來,政府所堅持推行的「積極不干預」政策,提倡自由,人人自力更生,努力向上,出人頭地,經濟自然起飛。究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還只是一個迷思?

馬寶寶農場:一個在新界「被發展」的敘事

吳慧華 (整理)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7/07/2014

5月8日這個暴雨的晚上,馬寶寶社區農場(Mapopo Community Farm) 的創辦成員之一,亦是馬屎埔村的第三代非原居民區晞旻小姐(Becky)為大家講述了「馬寶寶」出生、成長,以及在政府和地產商的壓迫之下,如何被不同人保護的故事。

貧窮不只是一條線

藍俊文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10/10/2013
無論政府把「貧窮線」訂在哪個水平,社福機構和學者對如何處理貧窮問題早已提出過不同的政策建議,例如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讓老有所依,減少長者墮入貧窮生活中;亦有機構倡議向低收入人士提供「低收入補貼」。這些建議都是針對當前不同族群的適切措施,讓市民能即時受惠。
 

無家者的尊嚴

藍俊文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12/09/2013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因此公義地分配財富,縮窄貧富懸殊的差距,政府責無旁貸。特別是金融風暴後,失業率飆升,經濟產業單一化,貧富情況更是各走兩極。無可否認,政府確曾下過不少苦功挽救民生,例如引入自由行,研究發展六大產業,近年的經濟數據的確反映出香港已走過經濟幽谷。可惜的是,市民的生活並沒有因為經濟復甦而得到相應的改善。

讓基層孩子站起來

藍俊文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14/08/2013

 根據社聯在2011年的調查,香港的整體貧窮率達17.1%,即是有大約120萬市民活在國際標準定義的貧窮線下。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兒童(0-14歲) 貧窮率竟高達22.3%,僅次於長者(32.7%),這意味着這些兒童身處的家庭正處於貧窮狀況。假如政府不做好全面的扶貧工作,減輕這些兒童因家庭因素而妨礙個人發展的話,這難免會讓貧窮問題延續至下一代,結果出現跨代貧窮情況。

民主民生 密不可分

藍俊文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18/07/2013

最近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局長張建宗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民主和民生是相輔相成,要推動民主,須配合做好民生工作,才能達至社會和諧。誠然,民主民生從來就密不可分,兩者不但沒有矛盾,更應同步發展,才能達致真正的社會和諧。經過多年來的政策爭議,其實張局長理應對民主和民生之間的關係是心知肚明。
 

等價交換變質了,不過……

招雋寧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13/05/2013

「人不付出犧牲,便得不到任何回報;如果要得到甚麼,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這就是鍊金術的基本原則──等價交換。」──《鋼之鍊金術師》漫畫中主角用自己的左腳和右手作出交換。
 
在現實中,等價交換的犧牲不是天方夜譚。然而大前提卻變成了只要犧牲的是他人而不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