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運議程回顧2019 (LGBT Agenda, Hong Kong 2019)
香港同性戀社會運動在2019年可謂「大豐收」,先有一單又一單就同性伴侶權益的官司勝訴,政府又「出口術」表示遲早會有同性婚姻,平機會主席朱敏健亦表示會著手處理不同性傾向人士的平權的歧視情況。同運又成功運用大學資源做大規模問卷調查,營造社會「非常支持」同性戀社會運動和同性婚姻的假象。
香港同性戀社會運動在2019年可謂「大豐收」,先有一單又一單就同性伴侶權益的官司勝訴,政府又「出口術」表示遲早會有同性婚姻,平機會主席朱敏健亦表示會著手處理不同性傾向人士的平權的歧視情況。同運又成功運用大學資源做大規模問卷調查,營造社會「非常支持」同性戀社會運動和同性婚姻的假象。
2019年是充滿新鮮議題的一年,台灣成為亞洲首個出現同性婚姻的地區,一開始便有過百同性伴侶登記結婚,不過不足一年就有離婚個案出現,可見所謂同婚全屬政治議題操作,但同時內地有官員在民法諮詢時「漏口風」,稱收回的諮詢中不少人談及同性婚姻,深信亞洲將會有更多國家和地方將用不同的方法令同性伴侶得到實質或者疑似婚姻狀態的權益。
整理及撰文:林天然 ! 明光社項目主任(生命教育)
1. 引言
10年前明光社翻譯了美國阿蘭.西爾斯和克雷格.奧斯頓合著的《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告訴大家當前宗教及言論自由所面對的最大挑戰。
司法覆核案件
本地同性戀社會運動汲取了外國爭取同性婚姻的經驗,策略由社會教育進而到在立法會上要求立法,漸漸改為透過司法途徑,用司法覆核的方式爭取他們認為自己應有的權利。
隨著英美成功爭取同性婚姻後,同性戀政治運動近年的焦點均集中在跨性別、雙性人等政治運動,企圖用相同的策略複製成功的充權運動,但正如同性戀運動等身份政治一樣,在過程中只要各自的利益有所衝突,便會帶來分裂和標籤,繼續生產更多的身份。當社會上有聲音質疑他們的訴求時,同運人士則會繼續指稱對方的「攻擊」是出於恐懼和仇恨。
犯了「不要將自己的信念強加別人」的錯誤,是基督徒,也是支同者
往年回顧:
歐洲人權法庭(ECtHR)在2016年6月30日 有一宗關於同事伴侶的判案,由於法庭在本案中對平等原則有極為創新的應用,值得與大眾分享,好讓大家反思何為平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