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學童壓力的源頭
27/11/2025
一項調查顯示[1],香港青少年與父母的親子關係,其衝突程度與廣州、台灣等比較是最高的。調查結果亦顯示,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施行的管教模式和同理心多寡,對親子關係均同樣重要,若父母對子女愈多正面回饋和管教規範,親子關係也會愈好。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在這個星期公佈了一項調查,有近6成的受訪者認為現時香港青年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不足,亦有超過6成半的受訪者認為現時的機會較10年前差,更有46.4%受訪者認為青年向上流動的機會在未來10年會變得更差。從調查可見,無論是現在與將來,受訪者相信香港的青年人像是活於困境中,難以向上流動。
不學而能者,我們稱之為天才,但通常天才會在小童時期便被察覺。到長大後,一覺醒來竟然發現自己多了一種才能,這叫神蹟,因為除了神而外,並不能解釋這些經歷。基恩敬拜的總幹事經歷了神蹟,從她的口中娓娓道出上帝在她身上的故事。
前陣子在不同的場合聽到以下兩段對話:
媽:「你在學校有沒有喜歡的女生呀?」
兒:「當然沒有啦!」
聽到沒有,媽媽心裡其實有點擔心。
香港推行生死教育的情況,與台灣相比,仍然有很大的距離。為何生死教育如此重要?據資深生死教育工作者黃民牧師稱,台灣因為有推行各種生死教育的課程,結果自殺率曾經減低了,成效有目共睹。然而,香港自殺的新聞近期卻此起彼落,聞者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