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 |
|
(明報.30-3-2025) |
![]() |
|
(星島頭條.30-3-2025) |
人類的命運因AI的高速發展而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們要不是因AI而在生活質素和便利上突破更多以前的想像、實現更多以前不敢奢望的夢想,就是因自己將被AI取代、甚或反過來成為AI的奴隸而惶惶不可終日。AI強大及迅速的搜尋、學習和分析的能力,令很多過往靠人手慢慢搜查和整理資料、慢工出細貨、以及不斷鍛鍊技巧的功夫變得十分奢侈,因為AI瞬間便可完成!過往大家只擔心很多體力勞動的工作會被機械人取代,現在連許多創意工業:如繪畫、攝影、作曲、作詞、甚或講道、輔導都有可能由AI代勞的話,我們已不能不撫心自問,究竟自己還有甚麼優勢?作為已經或臨近退休的一代,值得慶幸的是自己已逃過被AI取代的一劫,可以隔岸觀火,不過,亦要為下一代的前途而憂慮,未入行的還可以盡快考慮如何轉軚,已入行的可能要考慮是否「走得快好世界」!
面對AI的發展,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究竟人類有甚麼是AI一定無法取代的呢?誠如沈祖堯教授所說,其中一樣很重要的就是人性,也就是人情味和同理心。其實就算沒有AI帶來的威脅,今時今日不少服務性行業和專業,都給人冷冰冰的感覺,許多港人北上消費,除了價錢便宜之外,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服務態度,難得放假為甚麼要留在香港付兩倍的價錢吃東西,還要看人家的面色呢?有些時候我們喜歡嘲弄一些國內遊客因文化差異而出現的一些不文明舉動,但若果我們能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己,會發現也許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對於香港有些收入高人幾等的專業人士,例如醫生來說,其實他們的工作有時和AI也沒有太大的分別,因為大家與病人的互動時間所限,其實也是十分機械式的,很多時都是對著電腦看病歷,多過對著病人看病情,對於病人來說,和上網查詢病情的分別也不大,說不定AI更可減少人為的錯誤,因為AI不會疲勞、亦不會因為鬧情緒而影響判斷,一個對病人沒有同理心的醫生和服務員,被AI取代也不是太可惜的事。
最近我太太去一間一個人的小店理髮,那位髮型師十分友善、也很健談,大家除了談得很高興之外,由於正值午膳的時間,對方更打算和我太太分享她的即食麵,我太太雖然沒有吃麵,但亦破天荒享用髮型屋提供的零食,並考慮日後會繼續光顧。小店不算特別便宜,但吸引客人的是人情味,是AI無法取代的。日後縱然被AI淘汰而其他人也不會覺得太惋惜的可能不是行業,而是非人化、沒有同理心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