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族內歧視草案

23/03/2023

朱敏健冀禁族內歧視草案在今個立法年度交立法會

  (香港電台.21-3-2023)

人人互相尊重,避免出現任何歧視是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不過,避免歧視不一定要透過立法方式來解決,更重要的是透過教育和溝通,去增進不同族群之間的認識和同理心,減少不必要的誤解和偏見。所謂一法立、一弊生,法例並不是愈多愈好的,由於反歧視法或平等機會條例是有傾斜性的,會對一些社會公認需要額外保護的弱勢群體有利,例如女性、傷殘人士、少數族裔等,定立條例的原因是由於過往這些群體在升學、就業、居住和使用設施方面曾受到不公平的差別對待,若不透過立法方式難以改變,才出此「下策」。其實社會上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對待,甚至覺得自己被歧視的族群多不勝數,若要一一立法,恐怕歧視條例的數目要翻幾翻,例如一直覺得自己受到歧視,容易被人欺凌的群體包括身材過份肥胖或瘦弱、過高或過矮、年齡太輕或太大、樣貌醜怪或異常、衣著喜好異常、性小眾和帶有不純正口音等等……若以平機會過往收到的投訴數字來看,涉及年齡歧視的個案一直都有不少,特別是不少中年以上人士在轉業時往往面對不少困難,另一方面,在現今港人愈來愈長壽而且健康情況一般不會太差的情況下,若某些行業的強制退休年齡仍維持在60歲,而又缺乏足夠的退休保障,令市民退休後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需要,卻又強逼退休的話,本身便構成不公平,會令一些仍有工作能力的人生活水平可能大幅下降。若果真的要立法,恐怕年齡歧視比起其他更有迫切性,而爭議性亦可能較少。

平機會建議立法禁止「族內歧視」,雖然仍未公佈具體內容,但大方向卻令人有不少疑慮。首先,香港人和內地同胞之間過去出現的磨擦,往往是由於文化、習慣、甚至是利益上的衝突,包括一些水貨客在新界北的地區搶購日用物資,令某些貨物經常缺貨或價格上升,路面經常擠塞和很多人隨地棄置廢物等等。此外,一些暴發的內地人財大氣粗,在名店掃貨和大量搶購參茸海味等,的確令一些港人看不順眼,再加上近年因為不同政見而引致的撕裂,更令問題愈來愈複雜,但值得注意的是內地來港人士究竟是不是弱勢群體?他們是否迫切需要保護的一群?更令人憂慮的是若果一些香港人認為有關建議是偏幫內地的同胞,令他們受到額外的保護,恐怕只會增加香港人對內地人的不滿,令兩個族群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擴大。其實,只要透過更好的規劃,減少內地水貨客對香港居民生活的滋擾,在一些特別貨品或服務(如奶粉、藥物、房屋及醫療等),確保港人的利益不會受到影響,港人和內地不同族群之間的衝突自會減少,而日常生活上的矛盾和歧視亦會減少。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要找出中港之間出現矛盾的真正原因,對症下藥,才是解決一些所謂歧視的最有效方法,立法有時只會適得其反。至於文化和習慣上的差異,透過更多的接觸和了解,只要雙方都有誠意是不難解決的,更加毋須立法。最後,作為信徒,就算以往有些不愉快的經歷,我們仍然應以接待寄居的、將一杯涼水給小子的態度去面對內地的同胞,而不是以挑起矛盾和紛爭的態度去發洩不滿的情緒,使我們都能真正作個和平之子。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