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歧視 送上關懷 --- 《在一起》電影分享會
程翠雲小姐與陳龍超先生推介電影《在一起》
明光社 主辦 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 、香港浸會大學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 協辦
敢跟他們《在一起》嗎?
五月份獲邀到電影院觀賞紀錄片電影《在一起》首映,早前約略知道內容是紀錄中國不同愛滋病病人的景況,腦海浮現是類似資訊節目《新聞透視》畫面、情節,以採訪導向為表達手法,了解他們生活,閱畢發覺不只如此,電影是一場紀錄,紀錄幾位愛滋病人如何被國內著名導演顧長衛、趙亮獲邀加入電影《最愛》的拍攝工作,成為劇種工作人員和演員,導演紀錄著他們參演過程點滴,累積下來卻反照出這群弱勢的微小心聲,至今情景仍在筆者心內盪漾,感動、唏噓、無力和希望等字眼依次敲擊著大腦,生命資訊要化成具體關懷行動,廣泛傳播是一個方法。
明光社電影小組不覺已接近五個年頭,一向以商業電影為引子,互動討論戲內倫理議題外,筆者很想透過推介電影《在一起》,讓參加者認識紀錄片模式如何為國內愛滋病病人發聲,了解他們不為人道的遭遇外,更期望把參加者眼光從國內轉回香港處境,明白如何身體力行適切關懷本地愛滋病人。
蒙安樂影片及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允許,電影紀錄片《在一起》可在六月份電影小組免費播放,而播放電影後,小組特邀請程翠雲姑娘和鄧明儀小姐前來作分享嘉賓,程姑娘是青少年愛滋病教育機構--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創辦人,多年以講座、工作坊、藝術方式推動愛滋病預防教育,而鄧小姐是《讀者文摘》特約作者,曾跟《在一起》導演顧長衛、趙亮作深度訪問,對電影拍攝過程點滴有較詳細了解,分享箇中未為人道的幕後小故事。我們更邀得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葉敬德博士作回應嘉賓,從信仰及倫理思考角度作回應。
日期: 2011年6月28日(二)
時間: 晚上7:30-9:30
地點: 香港浸會大學善衡校園查濟民科學大樓五樓鄭翼之講堂 (LT 3)
主持: 陳龍超先生 (電影小組組長、紀錄片導演)
分享嘉賓:
程翠雲小姐 (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創辦人、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及家庭治療總監)
鄧明儀小姐 (專欄作家、《讀者文摘》特約作者)
回應嘉賓:
葉敬德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校牧、香港浸會大學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電影小組五周年活動小組敬約
* 特別鳴謝: 安樂影片有限公司、觸動輔導中心
電影小組五週年(第60回) -
紀錄片電影《在一起》分享會
時間:2011年6月28日(二)
不知道對於愛滋病,大家認識有多少?如果有一天,你有位好友或親人向你說他患有愛滋病或HIV positive,你會如何反應?腦海裡立即推算患者的病毒來源?推斷其私生活不檢點?你會開始避開他嗎?還是對他加倍關心?
對 於愛滋病,我們實在覺得很遙遠,因為身邊很少人會主動提及他們是帶菌者,原因可能是真的很少數,又或許是怕我們不接受,不懂得回應。透過紀錄片電影《在一 起》,讓我們知道在內地,愛滋病人同樣受到歧視:小孩和家人同枱食飯不敢在鍋中撈食物、要到特別的學校上課,而成人有許多還是不能向身邊的人坦言自己已受 感染,因為怕身邊的人接受不了,被傷害……藉著記錄拍攝電影《最愛》的日子,讓人了解患者和演員及劇組人員一起生活的實況,了解他們的感受多一點。
分 享嘉賓程翠雲小姐(Atty),一直抱著「做好自己的服侍,審判留給神」的心態去關懷愛滋病病人及做性教育工作,她認為需要接納愛滋病人,就如電影裡的患 者,他們平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假裝,但透過與劇組和工作人員相處,得到他們的接納後,就能真實的做回自己。此外,亦因著許多人對這病的不了解,產生很多歧 視,甚至有義工因為服侍愛滋病病人後,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受到歧視。Atty亦分享到一位愛滋病病人在教會告知牧者病情後被受傷害的情況,亦令人深思教會 應如何合宜地牧養及關顧染病者。她認為和病者相處,用最自然和真誠的態度便可以,而最重要是讓病者能有尊嚴地走完他們人生最後的路程。
而 回應嘉賓浸大校牧葉敬德博士,則認為罪的勢力會藉著一些東西,將人與人的關係變得疏離和有偏見,就如在電影中的實況,罪的勢力藉著愛滋病,將父子的關係變 得有限制,令家人之間產生很多成見。另外,葉博士分享一些愛滋病的歷史,令我們了解到為何愛滋病與性生活的混亂扯上關係,但其實愛滋病的傳染和乙型肝炎的 傳染方式很相似,為何不能當他們是普通人般相處?他認為神的國度沒有眼淚,沒有傷痛,亦沒有死亡,而耶穌的工作:醫病及趕鬼,在他的醫治亦從不會問及其病 因。大家要多了解和接納,視病患者是普通朋友去相處、與他們同行,更加要學效他們如何對待及珍惜生命的態度。
|
|